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贺宗哲

贺宗哲

元末将领。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部将,官平章,后升总制。在元末的内外战乱中,跟随扩廓帖木儿活动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并参加镇压红巾军。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元亡明兴,转战于山西、陕西、甘肃,与扩廓相呼应,抗击明军西征。先后兵败于泽州(今山西晋城)、石州(即永宁州,今山西离石县)。洪武二年八月,率兵攻凤翔,以牵制明军围攻庆阳。不久,庆阳失守,引兵从六盘山遁走。同年九月,率兵掠兰州,被明将冯宗异击退。三年,扩廓兵败沈儿峪(在今甘肃定西县之北),遂率兵退入漠北。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冯胜率15万大军分三路出征漠北,拟灭北元大汗爱猷识理达腊及扩廓帖木儿。扩廓被明军中路徐达的先锋蓝玉(回族,一说苗族)击败于土刺河(今土拉河),明军直指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危急关头,率兵与扩廓会合,陈兵于和林之北,大败明军,迫徐达等退回塞内,粉碎了明军三路会师和林的计划。此后数年,明军不敢轻入漠北,而北元军则乘胜南下,兵至怀柔。

猜你喜欢

  • 撒刺阿拨

    见“耶律剌葛”(1315页)。

  • 金台石

    见“锦台什”(2366页)。

  • 仇池

    ①地名。因山得名,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又名河池、百顷、氐池、仇夷、瞿堆。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一说成县西北)。因山筑城,四面壁立,峭绝险固。上有平地,方20余里,田百顷,泉99源。可引泉灌田

  • 那逊兰保

    1801—1873清代蒙古族女诗人。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字莲友。4岁随父母入京,7岁入私塾,12岁能诗赋,15岁通五经,17岁嫁于清宗室和硕肃亲王豪恪之子恒恩。在师尊归真道人教导下,对诗歌有

  • 叉叉房

    水族古老住房。一种井式草房。多用树桩、木柱筑成方形。顶上覆以杉木皮或茅草。今多用作牛棚、猪圈。与此相类之木皮房,水语称“昂牙刚”。在房之四周用杉木皮围上而成。今多不见使用。

  • 霍罕

    中亚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又作浩罕。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即今鸟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浩罕。18世纪初鸟兹别克人以此城为首都建立浩罕汗国。乾隆二十四年(1759),霍罕伯克额尔德尼内附清朝。光绪二

  • 地坝长官司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末置,以宋代名将杨业后裔杨光同任长官。隶酉阳宣抚司(后为“酉阳宣慰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因呈请袭职迟延,部册无名,未准世袭,亦未颁给印信、号纸,仍称长官。住牧四川酉

  • 护匈奴中郎将

    官名。专主护卫南单于事。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十四年,中郎将韩统、刘襄曾先后权行其事,未置官职。二十六年,南匈奴呼韩延邪单于入居云中郡(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河郡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后

  • 纳昂

    参见“德昂族”(2520页)。

  • 拉扎布

    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南左翼中旗台吉。又译拉察布。号墨尔根岱青。蒙古族。墨尔根诺颜之子。康熙五十年(1711)封辅国公。五十五年(1716)晋固山贝子。五十九年(1720)以兵护送达赖喇嘛入藏。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