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贺若敦

贺若敦

521—565或569

西魏、北周大臣。鲜卑贺若氏。先世为代人,后迁河南洛阳。北魏云州刺史贺若伏连孙,西魏右卫将军贺若统之子。善骑射。大统三年(537),劝父从东魏颖州归西魏。次年,与河内公独孤信被围洛阳,弯弓拒敌,箭不虚发。为宇文泰所赏识,引至麾下,授都督,封安陵县伯,迁太子庶子。魏废帝二年(553),拜右卫将军。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乡县公。率军进岷蜀,斩谯淹,尽俘其众,进爵武都郡公,拜典祀中大夫。改金州都督。败蛮帅向白彪于信州,擒荆州蛮帅文子荣。武成元年(559),入为军司马。率步骑6000救湘州,与陈将侯瑱等相持岁余而还,以失地无功,被晋公宇文护除名为民。保定二年(562),拜工部中大夫。迁金州总管。三年,从柱国杨忠引突厥破北齐长城,至并州而还。五年(565),为中州刺史,镇函谷。恃功负气,每出怨言,触怒宇文护,被征还,逼令自杀。建德初,追赠大将军。

猜你喜欢

  • 洞僚

    见“峒僚”(1646页)。

  • 提炉

    帝王仪仗之一。通常为12对,于帝王出行时,分左右列于仪仗队中,引导前行。清朝为笼络蒙藏高僧,如达赖、班禅、呼图克图等,迎送之时,例由雍和宫喇嘛备办绣龙黄盖、黄轿及黄龙坐褥供其乘坐,并用提炉为仪仗,作先

  • 移剌袅

    金代中期契丹起义军将领。契丹族。义军领袖※移刺窝斡弟。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五月,为反抗金朝统治者在契丹地区大肆征兵,随兄起义,十二月,拥兄称帝,建元“天正”,自任六院司大王。次年六月,与金右副元

  • 移典部

    即“乙典女直部”(4页)。

  • 托漠卫

    ①见“塔木卫”(2156页)。 ②见“脱木卫”(2081页)。

  • 棍噶札勒参

    ?—1896清代新疆蒙古族喇嘛僧。一译固帑干札拉参、棍噶札拉参。又名嘉穆巴图多普,法号察罕格根,意谓白活佛。甘肃洮州(今临潭县)人。早年在拉卜楞寺学经。清同治元年(1862),至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布教。

  • 马步芳

    1903—1975国民党军阀。字子香。甘肃临夏人。回族。马麒之子。早年入青海军官训练团,1920年任宁海边防军十五营营长,因随马麟多次镇压青海藏族起义,升为暂编第二十三师七十七旅旅长。1931年参加青

  • 哈丹

    亦作“哈达”。女真语音译,“山峰”之意。《金史·国语解》谓“山之上锐者”。满洲语和蒙古语至今犹有此词。可能源于阿尔泰语系诸语族的祖语,起源甚早。

  • 柴湖设治局

    旧行政区域名。1929年10月以阿拉善额鲁特旗内已开垦之土地析置,相当于县一级政权,隶属宁夏省。

  • 纳兰性德

    1654—1685清初著名词家。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胤礽),改为性德。自号楞伽山人。自幼刻苦自励、潜心向学,有汉学素养。康熙十年(1671),中顺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