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书名。宋司马光(1019—1086)撰。294卷, 《目录》、 《考异》各30卷。治平三年(1066)始撰,元丰七年(1084)成书,共历时19年。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实,号迁叟,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历官天章阁待制,翰林学士,端明殿、资政殿学士。尚书左仆射。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学识渊博,尤长于治史。尝有志撰写通史,初以《通志》8卷进呈,起战国至秦二世,英宗嘉纳之,诏置书局于崇文院,命续修。光受命,奏调刘邠、刘恕,范祖禹入局。刘邠协修两汉史部分,刘邠协修魏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史部分,范祖禹协修唐史。书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是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1362年史事,按年编次,据史事发生始末,分层次先后,加以胪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头绪纷繁之史事,则以时间先后为序,年经国纬,条理分明。取材范围极广,除17史外,征引杂史凡322家,其余谱牒、家传、行状、笔记、小说,无不刻意搜求,“左右采获,错综铨次”,于唐五代史事尤然。撰写程序,先由刘、范等人标出事目,排比史料,以年月日为“丛目”,继就史事异同详略,考订整理,以成长篇,最后由光总纂,删为定稿。如范祖禹所写《唐纪》600卷,经光删定为80卷。率皆删繁就简,言必有据,文字精练,自成一家之言。成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与纪传体有别的编年体通史和“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的史学名著。由于对史料有所斟酌取舍,于各种记载中分歧较大的史事仅择其证据分明、情理近实者修入正文,因撰《考异》以说明其故。又以“臣光曰”的形式附史论于有关记载之后。原有元祐七年(1092)初刻本,已不可见。南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外间流传亦多残缺。北京图书馆藏有294卷的足本。通行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

猜你喜欢

  • 布隆赞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为后藏古老家族,通称第巴。康熙五十九年(1720),准噶尔侵占西藏,其庄园被没收。后准噶尔被驱,复业。家族成员旺坚若丹,于六十一年(1722)任日喀则宗本,雍正十一年(17

  • 缥甸军民总管府

    元代土司名。《元史·地理志》有“缥甸军民府”,但无注。《新元史·地理志》谓后至元元年(1335)置缥甸散府。缥甸之名屡见于《元史·爱鲁传》:“至元五年(1268)从云南征金齿诸部,蛮兵万人,绝缥甸路”

  • 刑未央

    西汉时匈奴王。虚闾权渠单于(前68—前60年在位)时,为郝宿王,执掌重权。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虚闾权渠单于死后,使人召诸王来会,但未至,单于妻颛渠阏氏与其弟左大且渠(官名)都隆奇共谋立右贤王屠耆

  • 昆憨

    傣语音译。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各村社所设管理武装的人。被授与“先憨”或“鲊憨”等军职,平时在村社内负责训练青壮年、奉命捕人和维持治安,战时听候宣慰使和勐土司调遣参战,遇有大战才征调百

  • 六合坚固大宅颂碑

    唐代壮族地区摩崖碑铭。简称《大宅颂碑》。唐韦敬辨撰。敬辨为澄州(今广西上林)首领,壮族,曾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碑完好,今存广西上林县澄太乡麒麟山麓石牛洞。刻于永淳元年(682)。碑高95厘米

  • 西部哈萨克

    哈萨克三部之一。又称奇齐克玉兹、奇齐玉斯(小玉兹)、小帐。因位于哈萨克草原西部,故名。形成于16世纪初年。虽称为“小帐”、或“小玉兹”,实则势力最大。夏牧地主要分布于乌拉尔、托博尔两河、伊尔吉兹河、图

  • 长滨文化遗址

    台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68年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首次发掘,因名。共有大小洞穴数十个,自1968年至1971年先后发掘5次,出土石器6千多件和骨器100多件。石器除少量以石英为材料,

  • 血缘婚

    具有血缘关系之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婚姻形态。由美国学者摩尔根依据夏威夷亲属制度首先提出的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有规范的婚姻,其典型形式为一对配偶的子孙,每一代均互称兄弟姐妹,并互为夫妻。即祖父母及其从、表兄弟

  • 秘书监志

    书名。又作《秘书志》。元著作郎王士点、商企翁撰。11卷。顺帝至正中(1341—1368)成书。元朝秘书监掌管历代图籍及阴阳禁书。此书主要记述该监建置迁除、典章故事、官吏工匠题名待遇、天文阴阳人员考试程

  • 卓特巴

    ?—169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乌巴岱长子。号达尔玛什哩。康熙十四年(1675),遣使贡于清。二十五年(1686),以札萨克图汗成衮与土谢图汗察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