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邹语

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3千余。居住在台湾中南部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溪谷和1000至1500公尺高地上,包括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来吉、乐野等村,南投县信义乡久美村。分达邦、图富雅、鲁赫都3个方言,此外还有一个伊姆兹方言,现已消亡。达邦方言分布在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等村。图富雅方言分布在达邦、乐野、来吉等村。鲁赫都方言分布在南投县信义乡久美村。邹语有18个辅音7个元音。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邹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中缀是插在词干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该语词类有名词、代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10类。名词分视觉内、视觉外,分别在前面加不同的助词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句子开首往往有一个开首助词。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前,主语在后,宾语在主语之后。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哈铭

    明朝通事(译员)。汉名杨铭。蒙古族(一说回族)。幼从父为明朝通事。正统(1436—1449)中,随吴良出使瓦剌,被羁留。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征瓦刺兵败被俘,受命为英宗和也先作蒙汉语通事,侍从

  • 见“赕”(2219页)。

  • 迭木帖儿

    见“铁木迭儿”(1879页)。

  • 罗哲彭措南杰

    1854—192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松巴呼图克图五世。出生于青海祁连县阿柔。从塔秀活佛罗哲曲江嘉措受戒出家,从土观活佛经师学法。同治十二年(1873),任郭隆寺(佑宁寺)第八十一任法台。十三

  • 史蜀胡悉

    隋时※突厥始毕可汗宠臣。主持对隋贸易事务。隋大业十年(614),隋臣裴矩以始毕可汗众渐盛,献策分其势,谋除其左右臂。密约史蜀胡悉至马邑(治今山西朔县)互市。裴矩伏兵于马邑,诱而斩之。事发后,又以讨叛为

  • 察哈尔正白旗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理。是为总管旗。位于独石口外,东与北接察哈尔镶白旗,西与南抵察哈

  • 不花帖木儿

    蒙古国勋戚。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孙,※脱劣勒赤与扯扯干公主之长子。元宪宗三年(1253),率斡亦剌兵随蒙哥汗弟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称万户。其两位姐妹古巴克和完者哈敦为旭烈兀妃。子札乞儿、孙塔尔海均为

  • 挂兽头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

  • 孜加勒空

    藏语音译,意为“审计处”。班禅拉让所属两个部门之一,类似前藏仔康。由四品僧俗官员管理,下辖:古松马嘎,即警卫营;骑惹,专管骡马草料,由俗官充任者名骑本钦波;涅仓,专管征收粮税,发放官员薪俸、喇嘛口粮,

  • 跣足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