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都噶尔阿喇布坦

都噶尔阿喇布坦

见“阿拉布坦”(1225页)。

猜你喜欢

  • 模对代热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专指为主人围庄稼地栅栏的人役。一般由男性服役若干天。期间由主人供食。

  • 十姓回纥

    古代回纥人关于其先世社会的历史传说。与九姓回纥并列。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编写的《史集》第三编“畏兀儿部落”所载:哈剌和林附近有两座山,一座名为不黑刺秃一不思鲁里,一座名为兀失浑-鲁黑-腾里木。两山之间

  • 桦太岛

    见“库页岛”(1109页)。

  • 白纛

    内蒙古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喀尔喀等地所供奉之祀神仪物。《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都有“九斿白旗”的记载,据说是神矛。在金刚宝矛之下装着圆盘,圆盘上钻有8眼,每眼有白缨。四面四角共有8个陪纛

  • 措本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所置的官衔之一。门巴族和藏族部分地区※宗本以下“措”一级行政官员,略似内地的“区长”或“乡长”。有民主推举产生、宗本择定或差巴户轮流担任等形式。为旧政府主管全措行政事务,征派差税、调解

  • 梳子苗

    苗族的一支。自称※蒙。分布在贵州惠水摆榜地区,故又称“摆榜苗”。系自平塘迁入。因短发不包头帕,脑后横插一把木梳而得名。妇女穿黑色大襟短上衣、黑色短裙,黑裹腿。衣襟缀有锦边,短裙的裙腰及下摆镶白边。语言

  • 明边墙

    明代辽河东西民族区域分界线。明廷为防备兀良哈蒙古三卫和女真各部骚扰汉族聚居区,巩固其对东北地区的稳定统治而设立的防线,简称“明边墙”。共分三段,即辽西边墙、辽河边墙和辽东东部边墙。辽西边墙始修于明正统

  • 恰域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简称恰万户,别作恰域拉主、恰拉主,《元史》作札由瓦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与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

  • 华夏

    中国汉民族先民的称谓,也是中国的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最早,“华”和“夏”分用,“华”含“荣”意,《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又含“华山”地名之意,章太炎说:“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就华

  • 长牌

    契丹符契。上圆下方,形如方响,上方有孔,穿绳。镀金,缕刻契丹大字“”(意“敕走马”)。在南司内收掌。每遇下五京等处取索财物,及进南朝物品,以此牌信带腰间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