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野曲

野曲

土族民歌。又称山歌。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一带。系对家曲而言。分为两种:一种是花儿,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内容多是谈情说爱。唱时须避开亲属、父母和同胞兄妹,只能在山野间唱,故名。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奔放,其令有“好花儿令”、“尕连手令”、“梁梁儿上浪来”、“杨柳姐”等。概由一种曲调特有的衬句、衬词而得名。另一种系以爱情为内容的叙事长诗曲,如※“拉仁布与琪门索”。曲调有极大的概括力,唱者随着歌词情节的变化,时而压抑,时而激昂,使听者如临其境。

猜你喜欢

  • 咸雍

    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65—1074年,凡10年。

  • 元代汉语白话

    又作元代汉语、元代白话。元代部分汉文文献中一种表达当时汉语白话的特殊体裁。元代敕旨文告等传世的汉文文献直译自蒙古文文献,而此类蒙古文文献又多有以蒙古语转译自汉文辞句者,故在语音、词汇、语法构成方面形成

  • 僰道

    ①古道名。先秦由中原通往僰道(今四川宜宾)以南之南僰人地区的古驿道。道路所经为川滇僰人居住地区,故名。 ②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四川宜宾。武帝时为犍为郡治所,南朝梁后为戍州治所。其所居为僰人。又为故僰

  • 宗科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西左翼后旗”(1453页)。

  • 太仆寺左翼牧厂

    清政府直属牧场之一。位于张家口东北。东至宣化府边界,西邻镶黄旗牧厂,南接镶蓝旗牧厂,北抵察哈尔镶黄旗。东西距130里,南北距50里。其地约在今河北省崇礼县一带。

  • 太史公书

    见“史记”(565页)。

  • 莫伦哈屯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妻。又称一克哈屯。原为俺答汗父巴尔斯博罗特济农第三哈屯(夫人)。正德十四年(1519),巴尔斯博罗特卒后,按蒙古当时风俗,被俺答汗收娶。其亲生子铁背台吉天亡时,欲以100

  • 鄂克拉罕伊勒登诺延

    见“银锭台吉”(2064页)。

  • 格西多吉周

    元代吐蕃僧人。宋淳祐四年(1244),随萨迦派领袖八思巴至内地归顺蒙古。十一年(1251),八思巴伯父萨班于凉州去世后,八思巴继为萨迦教派法主,循萨班之志,决意将萨班与蒙古所议定吐蕃归顺蒙古的决定付诸

  • 万佛堂华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北京房山县磁家务云蒙山南麓。塔内有辽道宗咸雍六年(1070)、寿昌七年(1101)题记,可证建于辽代。为现存典型的密檐式华塔。华塔,又作花塔,以塔上装饰有巨大的莲瓣,或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