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金灵马

金灵马

元代蒙古宫廷丧葬习俗。据考古发掘及《元将突拔都随征记》等文献记载,蒙古族古代天葬(野葬)、棺葬(土葬)并行。其土葬则如匈奴遗风,“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即不积土起陵,树碑标墓。成吉思汗即行此不封不树的土葬。至元代则发展为以女萨满牵金灵马导引发送的隆重仪式。据《南村辍耕录·金灵马》、《草木子·杂制篇》、《元史·国俗旧礼》等载,凡帝、后去世,用香楠木为棺,中分为二,削出人形,其大小仅足容遗体。以貂皮袄、皮帽、靴、袜装殓。蒙古族尚白,靴、袜、腰带等须用白色皮革。棺中置金瓶2,盏、碗、楪、匙、箸各1。盖棺后,表面刷漆,用四条金箍束之,以纳失失(锦缎)覆棺,送往直北陵地下葬。灵车用白毡,以青边纳失失为帘。任何人不得在其家族前言及死者,以免惊其亡灵。出殡时,以蒙古女萨满1人作前导,穿新衣,骑马。另牵马1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途中每天用羊祭奠3次,边走边唱挽歌,谓之“灵马走唱”。路遇生人,辄杀之,恐泄其丧事及墓地与敌,亦谓令其前往侍候死者。至陵地,开墓穴,将所起之土块依次排列,棺入穴后,复依次以土掩埋。如有余土,则远置别处,即不封不树,以防他人盗掘其墓。亦按萨满教旧俗,以奴仆、马驼等殉葬。护灵兵千余骑守其周围。送葬官3员,居5里外,每日※烧饭(所有祭祀饭食,尽焚之,谓之烧饭)致祭1次。3年后,俟陵地草木丛生,难辨其所方返。宫中另设灵堂烧饭祭祀49日。

猜你喜欢

  • 钟明亮

    元初畲族起义军首领。畲族,广东循州(今龙川县境)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正月,为配合闽、粤、赣等地畲、汉族人民大起义,率循州畲、汉起义队伍,攻赣州,掠宁都,据秀岭,声势浩大。后被招抚,降元。同年

  • 年班

    清朝中央政府对蒙古、藏、维吾尔等民族上层王公朝觐所定的一种礼制。规定每年在旧历年前,分班轮流到京朝觐,故称。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王公、台吉、都统等于年节朝觐。六年规定,每年于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

  • 曲出律

    见“屈出律”(1546页)。

  • 移剌成

    金将领。本名落兀。先世辽横帐人。契丹族。移剌氏。沉勇有谋,通契丹、汉字。天会(1123—1137)间,为完颜挞懒属下行军猛安,大败宋兵于楚、泗之间,以功为前锋。天会十五年(1137),从完颜宗弼(即兀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仆散忠义

    ?—1166金大将。本名乌者。上京(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拔卢古河人。女真族。仆散氏。婆速路统军使背鲁子,太祖宣献皇后侄。为人谦以待下,敬儒士,善御将士,有大略。年16,领本谋克兵,从完颜宗辅平陕西

  • 赛音洪

    明代蒙古对人的称呼之一。蒙古语音译,亦译赛音库蒙,汉译为“好人”。意思有多种:①指与“恶人”相对的“好人”。 ②称平民中的上等阶级或富有者。其人身虽隶属于贵族、领主,并向领主交纳贡赋,服兵役、差役(可

  • 挞不野

    ①即“大㚖(76页)。 ②辽天庆六年(1116)擒高永昌献金将斡鲁者,亦名挞不野,为高永昌部下,或说其为二人,或说为同一人。 ③即“答不也”(2238页)。

  • 光陵

    金陵墓名。天会十四年(1136),熙宗追谥※完颜函普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皇统四年(1144),号其陵墓曰光陵。原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十月,迁葬于中都大房山(今北

  • 目脑脑

    又称木脑。过去景颇族地区最隆重的祭典仪式,即祭“木代鬼”。木代鬼被视为最大的“家鬼”,又是“天鬼”之一,权力最大,只有山官才能供奉。一般四五年祭一次,每次行祭数日,由山官主持,举祭时辖区内百姓都得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