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长安城

长安城

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陕西省渭河平原中部、渭河之南、秦岭以北。 ①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南岸,地势险要,历史悠久。早从公元前1162年起,先后有不少王朝在此建都。西汉高帝七年(前200),自栎阳迁都于此。惠帝时(前195—前188在位),修筑城垣,周65里,开城门12,内设3宫、9市、8街、9陌、160里巷。此后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均曾都于此。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诸族大批内迁中原,匈奴赵氏前赵、氐族苻氏前秦、羌族姚氏后秦、拓跋鲜卑元氏西魏、宇文氏北周,皆定都于此。北周武帝宇文邕由此出兵征北齐,统一北方,为隋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②一名大兴城,即今西安城。隋开皇二年(582)始筑,三年,隋文帝迁都于此。唐都长安盛极一时,不仅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唐王朝与周边诸族及国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贡使商队络绎不绝。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政权也定都于此。明、清为西安府治。1928年设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成为以机械及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名胜古迹很多,有碑林、大雁塔、小雁塔、半坡博物馆、秦始皇陵及秦俑博物馆、西安城墙、钟楼、鼓楼、大清真寺等。

猜你喜欢

  • 乌兰泰

    ?—1852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索佳氏。字远芳。道光六年(1826)随军平息张格尔煽起的南疆西四城叛乱。因功升兰翎长。八年,由护军校升护军参领、营总翼长。二十一年(1841),为防英军入侵,随御前

  •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本唐玄奘译,共600卷。西夏文译者佚名。题款记西夏仁宗御校。写本,梵夹装。各卷字体不一。现北京图书馆藏21卷:18、21、22、26、27、34、71、93至97、103、104、1

  • 班都察

    蒙古国将领。钦察人。玉里伯里氏。忽鲁速蛮子。太宗八年(1236),与父归降蒙古,从蒙哥攻阿速,破都城蔑怯思。后随蒙古军东归。宪宗三年(1253),率钦察百人从汗弟忽必烈平大理国,以强勇著称。侍忽必烈,

  • 石盏尉忻

    即“赤盏尉忻”(1014页)。

  • 梅式生

    见“晋熙蛮”(1837页)。

  • 蒙哥

    1208—1259蒙古国第四代大汗。又译蒙格、忙该,蒙古语意为“长生”。乞颜·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母唆鲁和帖尼。自幼养育于伯父窝阔台汗处,随从出征,屡立战功。太宗二年(1230),

  • 雅隆部

    吐蕃早期部落之一。初居今山南琼结之雅隆河谷,故名。据载,大约在公元120年左右西汉时期,该地始有部落酋长,名聂墀(赤)赞普。后历传30余代赞普(王),至囊日松赞及松赞干布时,统一诸部,创建吐蕃国,雅隆

  • 且末

    西域古国名。王治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西汉武帝时(前141—前87),有户230,口1600余,兵300余。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居民从事农牧业。产葡萄诸果。能治兵器。自汉宣帝神

  • 归化城土默特左翼旗

    清归化城土默特二旗之一。参见“归化城土默特右翼旗”(523页)。

  • 玉木种

    托忒语,音译意,为“冬牧场”,又称“冬窝”。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卫拉特蒙古游牧地区。多设于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之山谷。牧民多于每年九月进入冬牧场,以个体或阿寅勒方式放牧。次年三月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