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门隅

门隅

地域名。藏语意为“门地方”。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7世纪时即属吐蕃政府所辖。9世纪以后臧玛王子的后裔,拉隆贝吉多吉之兄弟,曾先后统治门隅东西各地。13世纪初,蒙古太子阔端派兵入藏,势及门隅,头人皆臣服。17世纪中,梅惹·洛卓嘉措受达赖五世派遣,返梓执政,将全区按地域区划为※32措(定),至18世纪初西藏地方政府统一整个门隅。其后又在首府达旺设立“达旺细哲”和“达旺住哲”等机构管理全区事务。居民主要为门巴族。气候温和,森林繁茂,物产丰富。有达旺寺,属拉萨哲蚌寺所辖。

猜你喜欢

  • 三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尼则割”,主财计,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8承旨、8都案、26案头。

  • 外剌

    即“斡亦剌”(2425页)。

  • 绵诸戎

    古族名。戎的支。春秋战国时居陇山以西今甘肃清水河西南绵诸水流域。为※西戎八国之一。秦人向西发展,与其发生关系。穆公时西戎八国俱臣服于秦。秦厉共公六年(前471),向秦请援。二十年(前457),与秦战。

  • 钵铎创那

    见“巴达哈伤”(414页)。

  • 吴世宁

    即“吴八月”(1073页)。

  • 巴勒喀什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西域水道记》等书作巴勒喀什淖尔。“巴勒喀什”,西蒙古语,“宽广”之意。“淖尔”,“湖”之意。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巴尔喀什湖。该湖向属中国,明清之际为准噶尔部辖

  • 避暑山庄

    清朝皇帝行宫。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官。原为清帝避暑行宫和从事各种政务之所。座落于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动工兴建,四十七年初步建成。据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序”载。初建是因蒙古

  • 邦迪拉

    村名。因其贴靠邦迪拉山麓,故名。藏语意为“鼓壶山”。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鲍罗里河支流章玛河(一作“比长河”)谷。系德让宗与打陇宗的交通要冲。原属门巴族居住点。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为藏族、门巴族和

  • 哈喇元帅

    见“王珣”(202页)。

  • 天和

    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年号。566—572年,凡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