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尔泰乌梁海

阿尔泰乌梁海

清代乌梁海部落名。一称阿勒泰乌梁海。“阿尔泰山乌梁海人”省称。初隶准噶尔。乾隆十九年(1754),为清散秩大臣萨喇尔抚服。复受命招徕汗哈屯乌梁海众(今新疆阿勒泰县喇嘛昭一带)。二十七年(1762)置7旗,分左、右两翼。各设散秩大臣、副都统、总管1员。隶科布多参赞大臣。每户岁纳貂皮2张。民国初年,改由阿尔泰办事长官节制。1918年国民党政府颁给札萨克印。1919年,为便于管辖,拨归新疆阿山道管理。居民一为图瓦语部落,一为蒙古语部落(一说西蒙古人)。原约9千人,分布于布尔罕河、青吉斯河和科布多河上游(今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福海、富蕴、青河等县)。由于沙俄侵扰,马仲英、乌斯满等人相继作乱,人口锐减。实行族外婚。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从事畜牧和狩猎,辅以采集、捕鱼和耕稼。喜爱赛马、摔跤和舞蹈等活动。习俗与卫拉特蒙古相近。现为新疆蒙古族一部分。

猜你喜欢

  • 沅溪

    古河流名。又称沅水。汉代武陵郡内五溪之一,※五溪蛮所居。源出牂牁且兰县,东至镡成县、无阳县,又东经辰阳,有辰水注入,称辰溪口。东经沅陵县北、临沅,与酉水交会。又东至长沙下巂县西,下注入洞庭湖,会于江。

  •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见“福乐智慧”(2413页)。

  • 吴良

    明朝将领。又称完者帖木儿。蒙古族。初为北元将领。洪武(1368—1398)年间,率众投附明廷,受殊遇,累迁至指挥使。正统(1436—1449)至天顺(1457—1464)时,屡奉命出使瓦剌,官至都督同

  • 俄罗斯语

    我国俄罗斯族使用的语言。简称“俄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以及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等地,使用人口近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前苏联各共和国境内以及欧洲、大洋洲的一些地

  • 雅

    壮语音译。壮族女巫称谓。亦称“都雅”。意为“巫婆”、“鬼婆”。流行于广西。其年轻时常被推选为“囊海”(扮月姑),到中老年后就自称能通鬼神,附近民妇遂带着米、钱、鸡等来向其问卜,久之便成为职业或半职业的

  • 阿棱经霸

    蒙古地区佛教大寺院授予的经学学位。僧徒在寺庙中经过学习,获※格不什学位后,再经过10年深入学习,业满,举行典礼仪式,由活佛授予此学位。获此学位者即具有中级僧侣地位而受到礼待,从此可以自由研究深化。

  • 屈支

    即、“龟兹”(1105页)。

  • 智昭国师

    见“觉行国师”(1754页)。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齐老图河,西至特克什布音图,南至依克沙巴尔,北至察罕索郭图。有佐领3。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首领衮布附清,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子额琳沁于四十九年(1710

  • 阿尔班

    蒙古语音译,意为“十(户)”。准噶尔基层行政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早在蒙元时期即已出现,称“哈儿班”,意为“十户”或“牌子头”,是千户制中百户之下的基层组织。在准噶尔统治时期,是构成“得沁”(四十户)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