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陇川宣抚司

陇川宣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麓川路,至顺元年(1330),改麓川路军民总管府,至正十五年(1355),改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六年(1441),思任法反明,明政府遣王骥统兵讨之。九年(1444),置陇川宣抚司治所在陇把(今云南陇川),与南甸、干崖宣抚司合称“三宣”,屏蔽永昌、腾冲。十年,以恭项为宣抚使,刀歪孟为同知,刀落曩为副使,陇帚为佥事。十二年(1447),恭项与百夷长刀木立仇杀,项内奔,安置于曲靖。同知刀歪孟为众所信服,乃以其为宣抚使。万历(1573—1620)初,缅甸莽瑞体内侵,招诱宣抚多士宁附缅,遭拒。后士宁记室(秘书)岳凤鸩杀士宁投缅。及明军攻缅,复故地,于万历十二年(1584),复建陇川宣抚司,以多士宁子思顺为宣抚使。《读史方舆纪要》记其地域:“东至芒市,南至木邦,西至干崖,北至南甸。”其境域包括今德宏之陇川、瑞丽二县及潞西之遮放区。清沿明制。民国二年(1913),设弹压委员,兼领户撒、腊撒二土司。五年(1916),改为行政委员,户撒归干崖,腊撒归勐卯。二十一年(1932),置陇川设治局。隶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管辖。陇川今为陇川县,猛卯为今瑞丽县,遮放属潞西县。

猜你喜欢

  • 母则黑儿普

    彝语音译。意为由于租佃土地而产生的额外负担。旧时四川凉山美姑地区彝族社会中施行的一种剥削制度。包括三项内容:“母则窝”,意为因租地而交纳的猪粮;“母则直”,意为因租地而交纳的酒粮;“申直”,意为因租地

  • 朝祭

    参见“月祭”(374页)。

  • 速末水

    古水名。初见于《魏书·勿古传》,《新唐书》“速”作“粟”,或作“涑沫江”。即今第二(北流)松花江。一说粟末水与涑沫江所指有区别,后者包括今第一、二松花江。勿吉、靺鞨族中的粟末部(后称粟末靺鞨),因依此

  • 隆务·桑丹仁庆

    明末青海隆务寺创始人。藏族。剃度为僧,拜曲结敦仁巴为师,以萨吉大百户为施主,于年桑地方创建大小寺院18座,在贡库沟创建隆务寺德庆曲科林,修建佛殿,塑三世佛像。向明宣宗献《白摧破金刚母》。明宣德元年(1

  • 蒙古周刊

    蒙古各盟旗驻南京办事处所办刊物。1930年10月10日创刊。铅印,16开,蒙汉合璧。社址在南京花牌楼太平街56号。办事处成立后,曾发行《蒙文报告》,每周一期,不久改为旬刊,自第37期起改为周刊,不出售

  • 杨正富

    清道光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石观保”(450页)。

  • 显陵

    西夏崇宗李乾顺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红崩龙

    参见“巴勒”(406页)。

  • 宋葛屯猛安镜

    镜缘刻女真文字铜镜。出土情况不详,现藏吉林省博物馆。圆瓣形。直径15厘米,缘厚0.2厘米。镜身轻薄。镜背中心有纽,纽上有系穿。纽周饰缠枝牡丹花纹,呈浅浮雕状。镜缘刻女真字4字,意“宋葛屯猛安”,下为签

  • 糺邻

    ①见“耶律仁先”(1307页)。 ②见“萧奉先”(19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