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哲
明末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全称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孛儿只斤氏。※林丹汗长子。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父率兵西进青海途中病死。翌年,察哈尔部余众居地被后金攻克,与其母被俘,投降后金,献元朝皇帝的玉玺“制诰之宝”。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作为蒙古首席代表参加推举“大清皇帝”的会议。尚清太宗皇太极次女固伦公主,封和硕亲王(亦称察哈尔亲王),奉命将察哈尔部迁至义州(今辽宁义具)驻牧。卒后无嗣。
明末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全称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孛儿只斤氏。※林丹汗长子。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父率兵西进青海途中病死。翌年,察哈尔部余众居地被后金攻克,与其母被俘,投降后金,献元朝皇帝的玉玺“制诰之宝”。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作为蒙古首席代表参加推举“大清皇帝”的会议。尚清太宗皇太极次女固伦公主,封和硕亲王(亦称察哈尔亲王),奉命将察哈尔部迁至义州(今辽宁义具)驻牧。卒后无嗣。
土司名。元属普定路,隶云南。明初属普定府,后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六枝县北。仡佬族多居于此。明洪武十五年(1382),仡佬族聚众1万5千余人攻普定。二十六年
我国四川部分地区自称尔苏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木里,雅安地区的石棉、汉源,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2万。尔苏语分东部(尔苏
吐蕃名僧。又名桑西达。据《大拔协》载,为跋赤热之子。早年奉赞普命学习梵语。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决定剃度僧人出家时,此人是第一位出家的吐蕃僧人,由菩提萨埵任亲教师,为其剃度为僧,取名贝央
清末成都京剧院。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约1885—1900年间)。由成都回人苏元泰(字玉阶)在北京聘请京剧艺人高云波、云兰波、陆树田入川,组建京剧班子“可园”,为成都最早的京剧院,破例接待男女观众,仅分别
辽代后期大臣。字绵辛。契丹族。为懿祖弟耶律葛剌之八世孙。史载其性放荡不拘,善诗作。兴宗朝入仕,重熙年间,补牌印郎君,因当值不至,降本班。又从帝猎,逐鹿围内,受鞭笞。后受权臣耶律仁先举荐,授御盏郎君。历
清朝大臣。号喀喇巴图尔。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人。初于准噶尔司牧务。后罹罪,恐被绳于法,投附清廷。乾隆十五年(1750),擢为侍卫。继授札哈沁翼领。二十年(1755),随清军征准噶尔达瓦齐。及达瓦齐遁走格
见“札木哈卫”(434页)、“写猪洛卫”(425页)。
官名。清代驻防旗兵官之一。专城官(一城中首席官),正三品,位列副都统下、协领上。东北设此官者有黑龙江将军兼辖之呼兰,盛京将军兼辖之兴京(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开原、辽阳、复州、金州、岫岩、凤凰城、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尕旦寺,藏语称“孜苏莽嘎丁图登乃勒楞”,意为“孜苏莽之具喜佛教定胜洲”。在青海囊谦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奉宁玛派,原名“彭措热顶楞”,意为“圆满永固洲”。清顺治九年(165
见“耶律宗真”(1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