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
即“黄鼎凤”(2020页)。
即“黄鼎凤”(2020页)。
?—177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辅国公木丕勒多尔济次子。乾隆十二年(1747),父卒,次年,袭札萨克辅国公。十九年(1754),二月随参赞大臣萨
傣语音译,意为“大二十田级”。旧时云南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之一。详见“探朗召曼纳”(2039页)。
见“会昌一品集”(832页)。
见“长顺”(363页)。
见“鬓覩”(2588页)。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末置,以宋代名将杨业后裔杨光同任长官。隶酉阳宣抚司(后为“酉阳宣慰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因呈请袭职迟延,部册无名,未准世袭,亦未颁给印信、号纸,仍称长官。住牧四川酉
台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68年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首次发掘,因名。共有大小洞穴数十个,自1968年至1971年先后发掘5次,出土石器6千多件和骨器100多件。石器除少量以石英为材料,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岳喜卫,并说清代有岳喜河,在阿勒楚喀(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南20余里入松花江。
清朝官员。满族。字研斋。大学士※鄂尔泰曾孙。嘉庆十一年(1806),自北京抵齐齐哈尔,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主事,兼义学教习。精通满、汉文字。十五年(1810),将调查所得撰《黑龙江外纪》八卷,详记山川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驻藏大臣松筠撰。1卷。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刻。资料多系著者任驻藏大臣期间亲巡边徼所得。全书共28题(一说27题),分别叙述安边、抚藩、戒怒、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