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峒蛮
参见“西原蛮”(698页)。
参见“西原蛮”(698页)。
?—310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汉国创建者※刘渊子。河瑞元年(309),封齐王。次年,父临终前,委为大司徒,受遗诏辅政。与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并称“三王”,总强兵于内
545—612北周、隋大臣。字次武。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先祖代人,后迁洛阳、长安。燕国公、大左辅※于寔子。少聪敏好学,师事博士李详,习《周易》、《三礼》。初为赵王宇文招属下,历迁安固太守、御正下
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南。古西羌之地。东晋末年,吐谷浑王阿柴(才)建。十六国时,后凉吕光得其地置郡,治所在浇河城。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后复入吐谷浑。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423),拜阿柴为
光绪以前一些蒙古地区尚存在以羊和茶代替货币进行交易的情况。牛、马、骆驼等大牲畜,对零星支付不方便,而羊便于用作小额交易的支付,且牧民手里经常有,数量也多,用以代替贷币比较方便。用茶作为货币能长期保存,
见“长白山”(365页)。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卡地喀哇寺、喀的喀寺、卡地沟寺,清代汉文文献称静宁寺。“卡地喀”,藏语意为“乌鸦嘴”。在青海民和县。宗喀巴弟子索南桑布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为民和县内格鲁派较大寺院之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内阁学士安布禄和侍读学士席密图两人负责建立。该驿道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等县到古北口,然后从古北口经过昭乌达、锡林郭勒两盟9旗到达终点站。9旗即翁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爱国者。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原任温巴什(什户长)。清咸丰五年(1855)六月,浩罕玉散和卓依善纠集小股歹徒,企图窜犯喀什噶尔,策动叛乱。途经阿斯图阿尔图什庄时,他设计将其稳住,深夜将
女真文字崖壁墨书题记。书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乡红光三村南山坡石砬子上。此为两山谷相交处,座西向东。题字距地面半米,相近两处,可辨者70余字。
独龙语音译。傈僳语称“窝叉”,意为“人骨钱”或“尸骨钱粮”。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畜奴主对贡山独龙族一种勒索手段。19世纪以来,傈僳族畜奴主经常越过高黎贡山虏掠独龙族人民为奴,曾多次遭到独龙族奋起反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