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孔平仲

孔平仲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证》、《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字义甫,文仲弟。举进士,为集贤校理,提点京西刑狱。绍圣中,谏官论其元祐时附会执政,知衡州。董必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又徙韶州。徽宗立,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坐党籍罢,主管景灵宫,卒,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释稗》及《诗戏》。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证》、《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字义甫,文仲弟。举进士,为集贤校理,提点京西刑狱。绍圣中,谏官论其元祐时附会执政,知衡州。董必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又徙韶州。徽宗立,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坐党籍罢,主管景灵宫,卒,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释稗》及《诗戏》。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证》、《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 赵戬

    字叔茂,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为人鲠直多谋。灵帝时为尚书,执掌选举,曾屡拒董卓私授官职,几乎被杀。汉末大乱,客居荆州,受到刘表礼遇。后为相国钟繇长史。【介绍】:东汉京兆长陵人,字叔茂。献帝初平中为尚书

  • 石朴

    【生卒】:?—350【介绍】:十六国时后赵渤海南皮人,字玄真。石苞曾孙。为人谨厚。没于胡。后赵主石勒以与朴同姓,俱出河北,引为宗室,特加优宠,历侍中、司徒,官至司空。石虎时曾屡次进谏。冉闵与石祗交战时

  • 周大枢

    【生卒】:1699—?【介绍】:清浙江山阴人,字元木,一字元牧。乾隆十七年举人。幼工诗,与同里胡天游齐名。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未中。后以经学荐于乡。官平湖教谕。有《居易堂稿》、《存吾春轩诗钞》等。

  • 洪秀全

    【生卒】:1814——1864广东花县人。初入上帝会,后为教主。再入香港耶苏教。托言为耶苏之弟,提倡人皆平等。传教广西各地,积聚力量。咸丰元年(1851)一月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至永安,建号太平天

  • 赵之玺

    【介绍】:明山西乐平人,字如石。父赵绂以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之玺由拔贡中解元。里居时父子守城拒李自成军。父死。之玺守棺不走。自成军怜而舍之。后历官参政,明亡,死于燕京。

  • 李僴

    【生卒】:?-762肃宗子。天宝中封王,授太子詹事同正员,后又进封为兖王。乾元三年兼北庭节度大使。(,参见《新唐书》)

  • 朱棡

    【生卒】:?—1398【介绍】:明太祖第三子。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洪武三年封晋王,十一年就藩太原。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时帝欲诸子习兵事,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领兵出塞,大将冯胜、傅友德皆

  • 张敞

    字子高,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祖与父均仕西汉,官至太守、光禄大夫。初为太守卒史,稍迁太仆丞。宣帝时,任豫州刺史、太中大夫,与于定国并平尚书事,因得罪大将军霍光,出为函谷关都尉,徙山阳太守。

  • 辽德宗

    【生卒】:1094—1143【介绍】:即耶律大石。西辽皇帝。字重德。辽太祖八世孙。通契丹文与汉文,善骑射。天祚帝天庆五年进士,为翰林承旨,人称大石林牙。累官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天祚西逃,与诸大臣立

  • 完颜思烈

    【生卒】:?——1233南阳郡王完颜襄子。初入宫充奉御,甚得宣宗宠信,由提点近侍局迁殿前都点检。天兴元年(1232),汴京被围,诏授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邓州。同年,率军民十余万入洛阳中京,行省于此,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