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孙武

孙武

【介绍】:

春秋时齐国乐安人。田完后裔。其先赐姓孙氏。以兵法求见吴王阖庐,吴王欲试之,出宫中美女百八十人,使武教之战。武分为二队,以王宠姬二人为队长。三令五申之,妇人皆大笑,武斩队长二人以徇。于是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吴王用为将,西破强楚,五战五胜,入楚都,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有《孙子兵法》传世,为“百代谈兵之祖”,在世界军事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今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有武谈兵之文《吴问》等五篇。


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庐,吴王知其能用兵,任以为将。前506年与伍员等率吴军攻楚,大败楚军,入楚都郢。吴国由此国势大振,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于诸侯。他认为军事行动是国之大事,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双方强弱、众寡、虚实、攻守、进退等态势,正确认识和运用战争规律,方能克敌制胜。他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最早的杰出的兵书。(,参见《孙子兵法》)


【介绍】:

春秋时齐国乐安人。田完后裔。其先赐姓孙氏。以兵法求见吴王阖庐,吴王欲试之,出宫中美女百八十人,使武教之战。武分为二队,以王宠姬二人为队长。三令五申之,妇人皆大笑,武斩队长二人以徇。于是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吴王用为将,西破强楚,五战五胜,入楚都,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有《孙子兵法》传世,为“百代谈兵之祖”,在世界军事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今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有武谈兵之文《吴问》等五篇。


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庐,吴王知其能用兵,任以为将。前506年与伍员等率吴军攻楚,大败楚军,入楚都郢。吴国由此国势大振,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于诸侯。他认为军事行动是国之大事,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双方强弱、众寡、虚实、攻守、进退等态势,正确认识和运用战争规律,方能克敌制胜。他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最早的杰出的兵书。(,参见《孙子兵法》)


【介绍】:

春秋时齐国乐安人。田完后裔。其先赐姓孙氏。以兵法求见吴王阖庐,吴王欲试之,出宫中美女百八十人,使武教之战。武分为二队,以王宠姬二人为队长。三令五申之,妇人皆大笑,武斩队长二人以徇。于是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吴王用为将,西破强楚,五战五胜,入楚都,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有《孙子兵法》传世,为“百代谈兵之祖”,在世界军事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今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有武谈兵之文《吴问》等五篇。


猜你喜欢

  • 师长镳

    【生卒】:?——1857师长治之弟。官至参将。咸丰七年,赴援安徽,战死于婺源横槎,

  • 冯子材

    【生卒】:1818——1903字翠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咸丰、同治中,先后从向荣、张国梁部镇压太平军,战博白、镇江、丹阳、溧水,守镇江,平罗肃,用兵贵州苗疆,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屡封世职,累

  • 董汉儒

    【介绍】:明大名府开州人,字学舒。万历十七年进士。由河南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疏陈减织造、裁冒滥等事,不报。天启初,任兵部尚书。屡请杀辽东逃将,逮治降将家属。魏忠贤矫旨荫其弟侄为世袭锦衣官,汉儒力争,帝

  • 徐御章

    【介绍】:明江西德兴人,字伯宸。有德行,富学识,为乡里所敬畏,有不平事辄请之裁决,能扬善抑过,人称端峰公。

  • 贺仁杰

    字宽甫、京兆鄠(今陕西户县)人。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至元十七年(1280)为上都留守,兼本路总管、开平府尹。后奉仁宗召赴,行至樊桥而卒。追封雍国公,谥忠贞。【生卒】:1234—1307【介绍】

  • 崔子约

    北齐名臣㥄侄。居母丧尽哀。在北齐位考功郎。行止有风度,梁使刘孝仪等见之倾倒。【介绍】:北齐清河东武城人。崔仲文弟。东魏孝静帝武定中,为平原公开府祭酒。北齐废帝时官至考功郎,病卒。

  • 吴赞诚

    【生卒】:?—1884【介绍】:清安徽庐江人,字存甫。咸丰元年以拔贡朝考知县分发广东,同治间累迁顺天知府督办福建船政。光绪间诏赴台湾筹办防务,官终光禄寺卿署福建巡抚。

  • 张以宁

    【生卒】:1301——1370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伯父系县狱,他赋《琴堂诗》立成,使获释,由是出名。元泰定中进士。由国子助教,累升至翰林侍读学士。博学有才,擅名于时,人称小张学士。明军夺取元都

  • 吴三桂

    【生卒】:1612—1678【介绍】:明末清初高邮人,辽东籍。字长伯。吴襄子。出身武举,累擢为宁远总兵,封平西伯。崇祯十七年,拒李自成招降,求援于清。乃引清兵入关,破自成,受清封为平西王。为清兵前驱,

  • 蒲察六斤

    历提控宿直将军。至宁末,与纥石烈执中发动叛乱,杀卫绍王,拥立宣宗,遥授知平阳府事。贞祐元年(1213),执中被杀,宣宗善加慰抚,实授知平阳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