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经世
字济候。福建惠安人。陈寿祺之弟子。钻研经学,认为不通经学,无法治理学;不明训诂学则不能通经学;而不知声音文字之本,又无法明训诂。著有《说文会通》十六卷,《尔雅音疏》六卷,《释文辨证》十四卷,《韵学溯源》四卷,《十三经正读定本》八十卷,《经传释辞续编》八卷,《春秋例辨》八卷,《孝经说》、《诗韵订》各二卷,《夏小正说》一卷,《惕斋经说》六卷,《读经校语》四卷。
字济候。福建惠安人。陈寿祺之弟子。钻研经学,认为不通经学,无法治理学;不明训诂学则不能通经学;而不知声音文字之本,又无法明训诂。著有《说文会通》十六卷,《尔雅音疏》六卷,《释文辨证》十四卷,《韵学溯源》四卷,《十三经正读定本》八十卷,《经传释辞续编》八卷,《春秋例辨》八卷,《孝经说》、《诗韵订》各二卷,《夏小正说》一卷,《惕斋经说》六卷,《读经校语》四卷。
字仲醇,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工诗词善文章,兼绘画。特别受徐阶器重。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三吴名士争欲为师友。曾隐居昆山、东佘山,杜门著述。其昌筑来仲楼请其居。屡荐不仕。卒年八十二。【生卒】:1558
【生卒】:?—前131【介绍】:西汉内史长陵人。景帝王皇后同母异父弟。初为诸曹郎,景帝晚年始贵幸。武帝即位,封武安侯,拜太尉,后迁丞相。入奏事,所言皆听,权移主上。治宅甲诸第,姬妾以百计,田园极膏腴。
【介绍】:宋福州连江人。六岁能诗,天资敏慧,有设对者,应声而答,无不中的。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应童子举,赐进士出身。
【生卒】:?—1402【介绍】:明浙江乐清人,佚姓名。闻成祖即位,杀方孝孺、卓敬等,号哭,投水死。
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挥。建文初,以参将随同耿炳文征伐燕王。李景隆代炳文为大将,遂隶属景隆部下。二年(1400),景隆败走济南,复南逃。庸与参政铁铉固守济南,燕王军围攻济南三个月,攻城不下,解围去。庸乘胜
姓姜,吕氏,名尚,一说名望,字子牙。东海(今属山东)人。出身穷困,年老归依周文王,为之谋画兴周灭商。文王死,辅助周武王攻灭商纣,建立周朝,以功封于齐,为齐国始祖。时称师尚父,又称太公望,或姜太公。
字子爽,鉴弟。随兄降葛荣,荣败,归魏。孝武帝时,封颍川王。帝西奔,斌之降梁。西魏大统二年回长安,位至尚书令。卒,谥武襄。(,参见《北史》)【介绍】: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子爽。文成帝曾孙。性奸险无行。与
太武帝子。初封燕王,为侍中,参都曹事。后改封临淮王。随太武帝攻宋,任中军大将军。夺宋军粮三十万,造筏潜渡淮水,斩杀宋军万余人。卒,谥宜王。(,参见《北史》)【生卒】:?—452【介绍】:北魏皇族,鲜卑
【生卒】:?—794【介绍】:唐京兆醴泉人。少从军,以裨将隶郭子仪,积功至朔方节度使,治军严整,士卒悦服。德宗奔奉天,希全首将所部赴难。帝还京师,授灵、盐、丰、夏等州节度使。将赴,献《体要》,多所规谏
【介绍】:明江西临川人。以贡任高淳县丞,署县事,筑堤捍灾,有政声。耻折腰事权贵,竟归。有《诗书春秋大义》、《秋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