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晋穆帝

晋穆帝

【生卒】:343—361

【介绍】:

即司马聃。东晋皇帝,字彭子。康帝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在位期间,大将桓温以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六州军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进军成都,西灭成汉,北伐前秦,军至灞上,收复洛阳,声势日盛,总揽内外大权。时褚哀、殷浩等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升平元年,穆帝始亲政,无所作为,病死。在位十七年。庙号孝宗。(⊙)

晋襄公(?-前621)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欢,亦作驩。文公子。秦穆公发兵袭郑,晋文公卒而未葬,公墨縗绖,出兵袭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已而归三将于秦。后秦、晋屡互伐。在位七年。


【生卒】:343-361

即司马聃,字彭子,岳子。庙号孝宗。建元二年(344)即帝位,改元永和。时年2岁,由皇太后临朝摄政。永和三年(347),桓温灭割据四川的成汉,权势渐重。时中原大乱,殷浩北伐失败,被免为庶人,东晋内外大权渐由桓温控制。升平五年死。


【生卒】:343—361

【介绍】:

即司马聃。东晋皇帝,字彭子。康帝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在位期间,大将桓温以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六州军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进军成都,西灭成汉,北伐前秦,军至灞上,收复洛阳,声势日盛,总揽内外大权。时褚哀、殷浩等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升平元年,穆帝始亲政,无所作为,病死。在位十七年。庙号孝宗。(⊙)

晋襄公(?-前621)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欢,亦作驩。文公子。秦穆公发兵袭郑,晋文公卒而未葬,公墨縗绖,出兵袭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已而归三将于秦。后秦、晋屡互伐。在位七年。


【生卒】:343-361

即司马聃,字彭子,岳子。庙号孝宗。建元二年(344)即帝位,改元永和。时年2岁,由皇太后临朝摄政。永和三年(347),桓温灭割据四川的成汉,权势渐重。时中原大乱,殷浩北伐失败,被免为庶人,东晋内外大权渐由桓温控制。升平五年死。


【生卒】:343—361

【介绍】:

即司马聃。东晋皇帝,字彭子。康帝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在位期间,大将桓温以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六州军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进军成都,西灭成汉,北伐前秦,军至灞上,收复洛阳,声势日盛,总揽内外大权。时褚哀、殷浩等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升平元年,穆帝始亲政,无所作为,病死。在位十七年。庙号孝宗。(⊙)

晋襄公(?-前621)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欢,亦作驩。文公子。秦穆公发兵袭郑,晋文公卒而未葬,公墨縗绖,出兵袭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已而归三将于秦。后秦、晋屡互伐。在位七年。


猜你喜欢

  • 党成

    【生卒】:1615—1692【介绍】:明末清初山西绛州人,字宪公,自号冰壑居士。布衣,明末曾应试,入清闭门不出。终身读《四书》不辍。魏象枢嘱地方官礼聘讲学,终不应。有《学庸澹言》、《朱陆同异辨》等。

  • 孙万寿

    字仙期,武强(今属河北)人。博览经史,善为诗赋。北齐时,年十七为奉朝请。隋初,配防江南,不乐从军,为五言诗,盛传天下。后归乡,仁寿中始迁至大理司直,卒。【介绍】:隋信都武强人,字仙期。少从熊安生受五经

  • 张涟

    【介绍】:明末清初浙江秀水人,原籍江苏华亭,字南垣。少学画,曾请益于董其昌,工山水。用画理叠石堆土为假山,结构天然,曲折变化,穷极其妙。江南名园多出其手。康熙中卒。

  • 王机

    【生卒】:约291—315【介绍】:西晋长沙人,字令明。年十七击破陈恢之乱。王澄用为成都内史,终日醉酒,投壶博戏。百姓怨之,人情骚动。后求为广州刺史,王敦不许。率奴客门生千余人入广州,自为刺史,又惧为

  • 白文珂

    【生卒】:876—954【介绍】:五代时太原人,字德温。仕后唐累官代州刺史兼蕃汉马步都部署。入后汉,官至西京留守、河南尹。后周太祖即位,加兼中书令。世宗时,封晋国公。

  • 乐琳

    【生卒】:?—257【介绍】:三国魏阳平卫国人。乐进子。累官扬州刺史。诸葛诞举兵反,袭扬州,斩琳。

  • 吴元音

    【介绍】:清浙江海盐人,字立安,又字逊牧。二十岁成诸生。九应乡试不中。治理学,于近人师陆陇其,于前人宗朱熹。有《四书宗朱明辨大全》。

  • 张林

    【介绍】:东汉人。章帝时任尚书。尝上书言县官经用不足,应恢复武帝时按等级给予均田之制。

  • 刘随

    【生卒】:971—1035【介绍】:宋开封考城人,字仲豫。真宗景德初进士。为永康军判官,历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晋州,迁右司谏。在谏职数言事。因请太后归政仁宗,出知济州。后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 李燮

    字德公,李固子。父被杀,亡命徐州,佣作于酒家十余年,其间继续攻研经学。梁冀被诛,始还乡。灵帝时为安平相、河南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