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法显

法显

平阳武阳(今山西沁县东南)人。后秦时居长安为僧。自长安游天竺。历时十三年又四个月。足迹达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地。学梵书、梵语,抄写经文。东晋义熙八年,乘商船归国,经今爪哇,终达山东登陆。后南至建康译经,著《佛国记》一卷。译《僧祗律》为当时僧徒遵用。


【生卒】:约337—约422

【介绍】:

东晋僧。平阳武阳人,俗姓龚。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誓志寻求。晋安帝隆安三年,与慧景、道整等四僧入西域求经。度流沙,经鄯善国,以至乌耆,到于阗。度葱岭,到北天竺。南度小雪山,慧景死。进至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于巴连弗邑住久,得《摩诃僧祇众律》、《方等泥洹经》等。留三年学梵语梵书。后由师子国归,前后凡十五年,游历三十余国。归国后,在建康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共译经律论五部。并撰有《佛国记》,亦称《高僧法显传》,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史和中外交通史重要资料。


【生卒】:约337—约422

【介绍】:

东晋僧。平阳武阳人,俗姓龚。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誓志寻求。晋安帝隆安三年,与慧景、道整等四僧入西域求经。度流沙,经鄯善国,以至乌耆,到于阗。度葱岭,到北天竺。南度小雪山,慧景死。进至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于巴连弗邑住久,得《摩诃僧祇众律》、《方等泥洹经》等。留三年学梵语梵书。后由师子国归,前后凡十五年,游历三十余国。归国后,在建康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共译经律论五部。并撰有《佛国记》,亦称《高僧法显传》,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史和中外交通史重要资料。


【生卒】:约337—约422

【介绍】:

东晋僧。平阳武阳人,俗姓龚。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誓志寻求。晋安帝隆安三年,与慧景、道整等四僧入西域求经。度流沙,经鄯善国,以至乌耆,到于阗。度葱岭,到北天竺。南度小雪山,慧景死。进至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于巴连弗邑住久,得《摩诃僧祇众律》、《方等泥洹经》等。留三年学梵语梵书。后由师子国归,前后凡十五年,游历三十余国。归国后,在建康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共译经律论五部。并撰有《佛国记》,亦称《高僧法显传》,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史和中外交通史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 毛秉刚

    【生卒】:?—1811【介绍】:清浙江江山人。乾隆五十四年武进士。嘉庆初任守备,参与镇压苗民石柳邓起事。五至八年,转战湖北各地,镇压白莲教军。官至广西右江镇总兵。

  • 昙备

    【生卒】:324—396【介绍】:东晋女尼。丹阳建康人。俗姓陶。事母至孝。年及笄,出家为尼。精勤戒行,日夜无怠。晋穆帝永和中,何后为立永安寺。名誉日广,远近投集者三百人。

  • 自觉

    【生卒】:?—795【介绍】:唐僧。博陵望都人。少于本州开元寺出家。肃宗至德二载,于镇州受戒。寻往灵寿禅法寺,习律论九年,造其微旨。代宗大历元年,卜居平山重林山院。恒赵节度使张忠志礼重之。后住镇州大悲

  • 陈永福

    守开封,曾射中李自成一目。后投降自成,封文水伯。自成败还山西,永福守太原,尽杀明晋王府宗室。

  • 方楷

    【生卒】:1839—1891【介绍】:清江苏阳湖人,原名恺,字子可。方骏谟子。生有残疾,闭门读书。精舆地历算之学,兼善诗古文及山水画。有《新校晋书地理志》、《句娄词》、《代数通艺录》等。

  • 库尔缠

    【生卒】:?——1633姓钮枯禄。海西女真哈达部都督赖卢浑之孙。归附努尔哈赤后,隶满洲镶红旗。曾任牛录章京。屡次充使者通蒙古诸部、朝鲜,订和约、盟誓,宣谕令,招抚甚广,天聪三年(1629)充任文馆职,

  • 吕公绰

    【生卒】:999——1055字仲裕,夷简长子。以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历史馆修撰,知制诰,枢密直学士知秦州,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等。后以龙图阁学士、知徐州,迁右司郎中,未拜而死,赠左谏议大夫。【生

  • 郭玺

    【生卒】:1435—1475【介绍】:明广平府永年人,字文瑞。天顺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为人正直,宦官王顺恃宠,嘱以私事,玺叱之。转兵部武库司主事,迁武选司员外郎,为政公允,门无私谒。后以疾乞归。

  • 邓训

    【生卒】:9-61字平叔,邓禹第六子。明帝时初为郎中。章帝时任谒者,奏罢都虑至羊肠仓漕运。历任护乌桓校尉、张掖太守、护羌校尉,屡挫乌桓、羌胡。同时还实行怀抚政策,深得胡羌信任,居边屯田,西北得以安定。

  • 罗蒙正

    【介绍】:元广州新会人,字希吕。博学强记。弱冠从罗斗明学诗,有名于时。檄为高州学正,后以荐授南恩州教授,州判吴元良欲用为幕官,力辞不就。有《希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