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昶

王昶

【生卒】:1724—1806

【介绍】:

清江苏青浦人,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乾隆十九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右侍郎。辞官后主讲娄东、敷文两书院。工诗古文辞,通经学,喜搜采金石,精于考证,时称通儒。有《春堂诗文集》、《金石萃编》、《湖海诗传、文传》、《青浦诗传》、《明词综》等。


【介绍】:

清广东番禺人,字日永。诸生。雍正间举鸿博,不就。工诗,有《柳塘集》。


【生卒】:?—939

【介绍】:

五代时闽国国君。本名继鹏。王鏻长子。杀鏻自立为闽帝,改元通文。好巫,信道士。擅杀宗室,好为长夜之饮,日益昏乱。控鹤军使连重遇使人迎其叔父王延羲而立之,昶为延羲从子王继业所杀。在位四年。庙号康宗。


【生卒】:?—259

【介绍】:

三国魏太原晋阳人,字文舒。起家太子文学。曹丕称帝,徙散骑侍郎。明帝时加扬烈将军。齐王曹芳嘉平二年,渡江袭吴,迁征南大将军,封京陵侯。高贵乡公正元中,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昶拒战有功,迁骠骑将军。后诸葛诞起兵,称臣于吴,昶据夹石以逼江陵阻遏之,迁司空。卒谥穆。


【生卒】:?-939

原名继鹏,后改名,五代闽国主王延钧长子。公元936年继王位,擒杀权臣李做。在位期间,继续割据福建地区,称臣于后晋;崇信道教,大兴土木。部将连重遇发动政变,迎立王延羲,他被杀。谥康宗。(,参见《新五代史》)


【生卒】:?-259

字文舒,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初为太子文学。魏文帝时任洛阳典农,垦田特多。后历职兖州刺史、徐州刺史、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司空等。在任广植农桑,仓库充盈。镇守荆州期间,连拒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叛兵。有智略,著有《治论》二十余篇,《兵书》十余篇。卒后谥穆侯。


【生卒】:1724——1806

字德甫。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前期进士。历官军机章京、陕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刑部侍郎。乾隆中,先后从阿桂温福军用兵缅甸、两金川,佐幕府有功。曾撰《铜政全书》,寻求调剂、补救云南铜政之法。精通经学,工诗、古文。乾隆五十八年(1793)归乡,嘉庆十一年卒。


【生卒】:?—259

【介绍】:

三国魏太原晋阳人,字文舒。起家太子文学。曹丕称帝,徙散骑侍郎。明帝时加扬烈将军。齐王曹芳嘉平二年,渡江袭吴,迁征南大将军,封京陵侯。高贵乡公正元中,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昶拒战有功,迁骠骑将军。后诸葛诞起兵,称臣于吴,昶据夹石以逼江陵阻遏之,迁司空。卒谥穆。


【生卒】:?-259

字文舒,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初为太子文学。魏文帝时任洛阳典农,垦田特多。后历职兖州刺史、徐州刺史、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司空等。在任广植农桑,仓库充盈。镇守荆州期间,连拒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叛兵。有智略,著有《治论》二十余篇,《兵书》十余篇。卒后谥穆侯。


猜你喜欢

  • 陆昆

    【生卒】:1465—1530【介绍】:明浙江归安人,字如玉,一作如冈,号玉崖。弘治九年进士。授清丰知县,擢南京御史。武宗即位,疏陈重风纪八事。以劾刘瑾擅权,被杖除名。瑾诛,复官致仕。

  • 张维屏

    【生卒】:1780—1859【介绍】:清广东番禺人,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珠海老渔。道光二年进士。历官黄梅、广济知县、南康知府。于经义、古文、骈体、词曲、书法、医学,无不究心。尤工诗,与黄培芳、

  • 茹茹天保

    【介绍】:隋人。汉王杨谅属将。炀帝继位,谅叛,任天保为大将军,与侯莫陈惠率众直指长安。杨素率骑五千潜伏于渭口,夜半济渭,比明击之,大败天保所部。

  • 崔景徽

    字文叡,道固子。仕魏至平州刺史。(,参见《北史》)

  • 唐永

    晋昌冥安(今甘肃安西东南)人。祖、父仕于青州,居北海。永知兵法,有大志。魏明帝正光时,为北地太守。善驭下,击宿勤明达等,数获胜。迁南邠州刺史。西魏初,为东雍州刺史。为官清廉,妻子不免饥寒。卒,赠司空公

  • 田吉

    【生卒】:?—1627【介绍】:明河间故城人。魏忠贤义子。由知县迁太常卿,未及一年,连擢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与锦衣卫佥事崔呈秀、工部尚书吴淳夫、太常卿倪文焕、副都御史李夔龙,并称为阉党五虎。庄烈帝

  • 郑应龙

    【介绍】:宋潭州长沙人,字少慈。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后试律中首选,调潭州司理,执法公允。有兵士盗帅金下狱,株连数人,皆坐流,应龙以去就争,帅叹服。

  • 娄昭

    字菩萨,平城(今山西大同)人。高欢妻弟。受欢信用,昭亦竭力布诚。欢据信都,被任为中军大都督。以战功至大司马、领军将军。封濮阳郡公。以司徒出为定州刺史,好酒,偏瘫。州事委于部属。卒于州,谥武。(,参见《

  • 邦巽

    【介绍】:巽或作選。春秋时鲁国人,字子敛。孔子弟子。

  • 陈韶孙

    【介绍】:元广州番禺人。年十岁,父陈浏以罪流肇州,号泣愿从,遂俱往。大德六年,父死,哀恸异常,见者皆泣。肇州万户府以闻,命遣还乡里,仍旌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