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绍宗
字伯修,渭南(今属陕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海门知县。武宗南巡,受檄代理江都事,权倖惧怕。供给招待圣驾费大省。世宗即位,任兵科给事中。疏请按照法定祖定制,力谏加兴献帝皇号。嘉靖三年(1524)因伏阙争“大礼”受杖死。后赠光禄少卿。
【生卒】:?—1524
【介绍】:
明陕西渭南人,字伯修。正德十二年进士。授海门知县。武宗南巡,受檄署江都事,权幸惮之。嘉靖初,入为兵科给事。以伏阙争大礼,被杖卒。
字伯修,渭南(今属陕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海门知县。武宗南巡,受檄代理江都事,权倖惧怕。供给招待圣驾费大省。世宗即位,任兵科给事中。疏请按照法定祖定制,力谏加兴献帝皇号。嘉靖三年(1524)因伏阙争“大礼”受杖死。后赠光禄少卿。
【生卒】:?—1524
【介绍】:
明陕西渭南人,字伯修。正德十二年进士。授海门知县。武宗南巡,受檄署江都事,权幸惮之。嘉靖初,入为兵科给事。以伏阙争大礼,被杖卒。
【生卒】:945或955—1009【介绍】:宋汾州孝义人,字仲谟,一作幼谟。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知青州、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累官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坐事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复拜右谏议大夫
【介绍】:南朝宋琅邪临沂人。王弘之子。性谦和,好文义。历吏部尚书、太常卿,出为吴兴太守。宋明帝即位,叛,战败归降,被赦。官终中散大夫。
【生卒】:691—768【介绍】:唐河东人,字伯英。登进士第。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举文词雅丽科,历任清苑、获嘉、永宁尉。二十九年又举明四子科。授右拾遗,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天宝十四载,宣慰江
【介绍】:春秋时周人。隐士。饰行非世,廉洁自守。不为天子臣,不作诸侯友。子贡讥其行,因抱木而死。
【介绍】:唐苏州吴人。陆柬之子。传父书法,时称小陆,后又传其甥张旭。官至赞善大夫。
贵溪(今属江西)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为治对赤贫务宽厚,而御豪门大族特严。节公费,修道路。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理张秋河道,筑减水桥于沙湾,遂为永利。得罪工部尚书赵文华,遂以老致仕。年八十五,卒。【
【介绍】:唐僧。奉化人。俗姓冯。又称月僧。文宗开成中出家。宣宗大中时再造明州国宁寺,以律僧预住持。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常与沙门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有《岳林寺碑》及诗集。
【介绍】:明浙江钱塘人,字景瞻。于谦子。以荫授副千户。屡上书讼父冤。谦冤既昭雪,遂改兵部员外郎,累迁至应天知府。致仕卒。
字兴公,孙楚孙。初仕为著作佐郎,后为庾亮、殷浩、王羲之等人的掾属,累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博学善属文,著有《遂初赋》,《天台山赋》等。【生卒】:314—371【介绍】:东晋太原中都人,字兴公。孙楚孙。
燕昭王臣。昭王即位,想求贤治国,问计于隗。他向昭王建议,要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可先从他做起。于是昭王为他建造华丽的住宅,以对老师的礼节款待他。果然使乐毅、邹衍等贤才闻风而入燕。(、)【介绍】:战国时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