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郝经

郝经

【生卒】:1223—1275

【介绍】:

元泽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生卒】:1223——1275

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金亡后徙居顺天(今北京)。家贫。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二家藏书卷,他博览无不通。1252年被忽必烈所召,条陈数十事,遂留居王府。从忽必烈征宋至濮,进七道议七千余言。又进《东师议》,详述灭宋方略。宪宗蒙哥死后,他力劝忽必烈与宋和议,迎蒙哥灵舆,收皇帝玺,北上争位。忽必烈即位后以国信使出使宋践约,并上奏便宜十六事。途中为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历经十六年才得释,未久,病死。被扣留期间,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书法》、《玉衡贞观》等书及文集,共数百卷。


【生卒】:1223—1275

【介绍】:

元泽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生卒】:1223——1275

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金亡后徙居顺天(今北京)。家贫。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二家藏书卷,他博览无不通。1252年被忽必烈所召,条陈数十事,遂留居王府。从忽必烈征宋至濮,进七道议七千余言。又进《东师议》,详述灭宋方略。宪宗蒙哥死后,他力劝忽必烈与宋和议,迎蒙哥灵舆,收皇帝玺,北上争位。忽必烈即位后以国信使出使宋践约,并上奏便宜十六事。途中为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历经十六年才得释,未久,病死。被扣留期间,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书法》、《玉衡贞观》等书及文集,共数百卷。


【生卒】:1223—1275

【介绍】:

元泽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猜你喜欢

  • 白公

    姓白,名未详。西汉武帝时人。任赵中大夫。太始二年(前95年),他奏请武帝从谷口修渠引泾水至栎阳(今临潼县)注入渭水,渠长二百里,灌溉农田四千五百余顷,民得其利,因称其渠为“白渠”。

  • 庾仲容

    【介绍】:南朝梁颍川鄢陵人,字子仲。庾登之从孙。幼孤。少博学有盛名。初为安西法曹行参军。转太子舍人。历永康、钱塘、武康令,无政绩,多被劾。除安成王中记室,皇太子降饯赐诗,时辈荣之。后为尚书左丞,坐推纠

  • 李津

    元名孙,神龙初袭祖爵封嗣舒王。开元中卒左威卫将军位。(,参见《新唐书》)【介绍】:明广东四会人,字济之。弘治十五年进士。任山东宁海知州,以计御刘七农民军,擢南京刑部郎中。历守南宁、郧阳,俱有治绩,迁两

  • 林霆

    【介绍】: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时隐,林冲之从子。徽宗政和五年进士。精于象数,与郑樵为金石交。高宗绍兴间,为敕令所删定官。力诋秦桧和议,即挂冠去,为时论所尊。

  • 张存敬

    【介绍】:五代时谯郡人。性刚直,有胆勇。少从后梁太祖为将,身历百战,善于危窘中出奇略,频立殊效。历行营都指挥使、护国军留后,累官宋州刺史。卒于河中。

  • 崔泾

    【介绍】:宋通州静海人。为儿时,见蚁出穴不敢践。及长,见蝇蝶投网,必与救脱。见网罟者,多与之钱,令其改业。又率乡人共为放生会。乡人呼为崔放生。徽宗政和中,两淮饥馑,泾与妻抱负弃遗儿女,日夕躬,揭榜召所

  • 荣濬

    【生卒】:?——1911字心川。蒙古镶蓝旗人。荆州驻防。光绪三十年进士,充湖北天门知县。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被天门革命党人杀死。

  • 刘志

    【介绍】:见汉桓帝。

  • 萧庄

    南朝梁人,祖籍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梁元帝孙。初封永嘉王,敬帝时出质北齐。陈禅代梁,王琳于郢州扶其即帝位,改年号天启,署置百官。王琳兵败,复逃归北齐,齐封梁王。后卒于邺。【生卒】:548—577【介

  • 曾家模

    【介绍】:清湖南武冈人,字资汀。家贫好学。于九经诸史及天文、舆地、河渠、兵法、算学诸书无不研求。平居授徒为生,以穷经砥行为务。有《春秋述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