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荆浩。
指谗言。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言大夫登徒子向楚王进言谗毁宋玉,后因以为典实。李白《感遇四首》之四:“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
【介绍】:姚合作。见《山居寄友人》。
①贫困且年老。亦指穷困的老人。储光羲《野田黄雀行》:“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②到老,垂老。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五:“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①东汉扶风平陵人,字子孝。湛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好修典礼,行教化。为人梗直,好劝谏,常骑白马,刘秀每见之,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事见《后汉书·张湛传》。李瀚《蒙求》:“史丹青蒲,张湛白马。”②晋人,
李白有《题金陵王处士水亭》诗,题下原注曰:“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景定建康志》卷二二:“水亭有二:一在台城寺,即今之法宝寺。一在齐南苑中,是陆机故宅,乃王处士故宅,今凤凰山南傍秦淮是其处。
亦称“声对”。指诗句中的某一词从字面上不能构成工对,借用它的谐音字即相对,诗义仍应从字面上来理解,不以谐音字解释,称为借音对。如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之一:“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楠
【介绍】:天宝十载(751)登进士第。《全唐诗》存其应试之作《湘灵鼓瑟》诗1首。
格律诗中的一联。亦特指古体诗中出句和对句都合乎格律诗格律规则的一联。王力《汉语诗律学·古体诗》:“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诸人的五古,非但不避律句,有时还不避律联。”如王昌龄五言古诗《赵十四兄见访》
簋簠均为周代盛祭品的食器。古人认为依礼行祭是文明的标志。见《礼记·乐记》和《周礼·地官·舍人》。后因以“簋簠”借指礼仪。韩愈《元和圣德诗》:“掉弃兵革,私习簋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