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介绍】:

①(全)储光羲作。慈恩寺塔,即今陕西西安大雁塔。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时光羲与高适薛据岑参杜甫等同登慈恩寺塔,各有题咏,储诗极言塔之高险,气象宏大,摹景传神。最后四句归结到对教义的感悟,以切登佛塔之题。仇兆鳌评曰:“风秀熨贴,不愧名家。”(《杜诗详注》卷二)②(全)高适作。见《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③(全)杜甫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时作者与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等同登长安慈恩寺塔(今西安大雁塔),各赋诗一首,唯据诗失传。题下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杜甫奉和在后,故曰“同诸公”。诗以象征手法,通过登塔时所见景物之描写,曲折反映出其时危机四伏之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深沉感慨。吴瞻泰曰:“登高望远,百忧皆集。三、四两句,为一篇扼要。言天下惟放达者无忧,我非其人,翻生百忧,反言见意。‘虞舜’,忧明皇之游幸;‘瑶池’,忧贵妃之荒宴;‘黄鹤’,忧君子之去位;‘阳雁’,忧小人之贪禄。皆暗以忧字串,而妙在不即接,又以‘俯’、‘仰’二段参错成章,几以为写登塔之景,而实隐其用笔之端。意奇法变,纵横跌宕,非可以寻常规矩求之也。”(《杜诗提要》卷一)仇兆鳌曰:“同时诸公登塔,各有题咏”。“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杜诗详注》卷二)

猜你喜欢

  • 衣冠

    古代士以上戴冠,后为士大夫的代称。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钱起《寇中送张司马归洛》:“戎狄寇周日,衣冠适洛年。”

  • 倾心

    ①向往;仰慕。韩翃《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渤海名王曾折首,汉家诸将尽倾心。”无可《赠圭峰禅师》:“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②尽心;诚心诚意。张说《舞马词六首》之三:“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

  • 李后己

    【介绍】:见李景让。

  • 曾参杀人

    比喻流言可畏。《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

  • 五朝小说

    总集。一名《五朝小说大观》。明佚名辑。全书辑录魏晋以来至明代小说、笔记、杂著等四百六十种,近五百卷,分“魏晋小说”、“唐人百家小说”、“宋人(含元人)百家小说”、“皇明百家小说”四部分。“唐人百家小说

  • 韦庸

    【介绍】:见韦膺。

  • 太白体

    诗歌风格。李白字太白,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因称其诗为“太白体”。李白擅长乐府歌行、七言古诗和五、七言绝句,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艺术构思奇特,气魄雄伟豪迈,风神俊逸飘忽,艺术结构变幻不定,语言清丽自然

  • 骠骑

    古代将军的名号。汉代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故诗文中多以“骠骑”代指霍去病。亦泛指军中将军。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清远居士

    【介绍】:生平无考。《全唐诗补编·续补遗》收其题透明岩安禄山题记后诗1首。或疑即与颜真卿同游虎丘之清远,未知是否一人?

  • 全唐风雅

    明黄克缵、卫一凤编。克缵,字绍夫,晋江(今属福建)人,神宗万历进士;一凤,字伯瑞,阳城(今属山西)人,万历进士。《全唐风雅》,十二卷。实乃删补高棅《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成,一改高、李倡盛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