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王梵志

王梵志

【介绍】:

桂苑丛谈·史遗》谓其为隋时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于王德祖家林檎树上,为王收养,取名梵天,后改梵志。《云溪友议》卷下则谓其“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二书语涉怪诞,不足为凭。胡适《白话文学史》考其生卒年约为590~660年。王梵志诗全唐诗》不载。1900年发现的敦煌唐人写本王梵志诗有35种之多,加上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禅宗语录中的王梵志诗,以项楚《王梵志诗校注》搜罗最为完备,经过重新分首、辨伪和辑佚,共厘定为390首。其诗多说理议论,对世态人情调侃讽喻,并依据佛教教义劝人止恶行善。语言通俗易懂,多以白话、俚语入诗,风格浅显平易,在民间广为流传。或谓王梵志只是泛指在俗的佛教信徒,并不一定实有其人,纵有其人,而世传“王梵志诗”则出自众人之手。项楚认为:“全部‘王梵志诗’决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无名白话诗人作品的结集。”“主要创作在初唐时期,特别是武则天时期。”“它们的作者应该主要是一些僧侣和民间的知识分子。”(《王梵志诗校注·前言》)

【介绍】:

唐代诗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卒年不详。《桂苑丛谈·史遗》和《太平广记》卷八二谓其生于隋时,为黎阳城东王祖德从枯树中发现收养,初名梵天,后改梵志。七岁能语。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称其为“通玄学士”。从其诗中自述可知,少时家境殷富,多读诗书,一度遨游自得,后来家业败落,遁入佛门,四处流浪。其间似乎做过短期的监铸官,廉洁奉公。晚景凄凉,大约活到八十岁左右,至迟死于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之前。梵志“作诗讽人,甚有旨义”,“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是初唐诗坛通俗诗派的代表。其作品直陈时事,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如《富饶田舍儿》《贫穷田舍汉》等,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为初唐诗人笔下所少见。更多的作品以说理议论为主,依据佛理教义惩恶劝善,讽刺世态人情,阐发禅机哲理,往往入木三分。但亦有一些作品宣扬封建伦理和宗教迷信,内容浅薄,格调不高。其诗风格通俗平易而多诙谐幽默,又于乖巧的调谑中表现深远之旨,在琐事常谈中寄寓戏笑怒骂之意,有着惊世骇俗的艺术功效。他的通俗诗在宫体诗盛行的初唐诗坛,独标异格,曾风行一时,影响不小。唐时已传至日本,《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载有《王梵志诗》二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王梵志诗集》一卷,久佚。《全唐诗》未录其诗。本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王梵志诗唐五代写本多种,于是有刘复校录本、郑振铎校补本相继行世。项楚有《王梵志诗校注》。事迹见其诗及《桂苑丛谈·史遗》、《太平广记》卷八二引《史遗》。

猜你喜欢

  • 咸秩

    谓都依次序行事。语出《书·洛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豫和之二》:“蔼蔼群灵,昭昭咸秩。”

  • 卢储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十五年(820)进士及第。应举前曾向江淮间刺史李某(一说是李翱,误)投行卷,李长女见其文卷,谓卢来年必为状头。果如其言。李选卢为婿。卢才过关试,即往迎娶,作《

  • 光武

    指东汉光武帝刘秀。西汉末王莽篡权,天下英雄纷争,刘秀平定天下,重建汉朝,因建都洛阳,史称东汉,亦称后汉。事见《后汉书·光武帝纪》。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遥欣克复美,光武

  • 李白论

    乔象钟著。1986年齐鲁书社出版。收入论文九篇:“李白从璘事辨”、“李白漫游的经济来源”、“李白的思想特点及其社会根源”、“李白的诗论及其艺术实践”、“李白《古风》考析”、“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成就”、

  •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介绍】:杜甫《漫成二首》其二诗句。贪,犹欲。错,杂乱。应,犹随。二句谓自己本欲仰面看天上飞鸟,但转眼间又胡乱地随人走了。正写漫不经心的懒散情状。

  • 孟云卿

    【生卒】:725?—?【介绍】:唐代诗人。郡望平昌(今属山东),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排行九。玄宗天宝中辞家应举,不第。肃宗乾元元年(758),与杜甫相会于长安、湖城。代宗永泰元年(765)进士及第

  • 元和三舍人集

    合集。一作《三舍人集》。唐令狐楚、王涯、张仲素撰。佚名编。一卷。三人于元和中曾任中书舍人,故以名集。此书《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但《唐诗纪事》卷四二已有《三舍人集》之称,当是宋人所编。《唐音癸签·集

  • 廖齐

    【介绍】:见廖匡齐。

  • 天网

    ①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后因用作帝王广泛网罗人才的典故。独孤及《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 八景舆

    传说仙人所乘车名。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甄命授》:“仙道有八景之舆以游上清。”无名氏《太清宫乐章·序入破第一奏》:“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