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745—811【介绍】:唐代诗人。字从众。京兆三原(今属陕西)人。以门荫累官侍御史、著作郎。贞元三年(787),为虔州刺史。六年(790),为温州刺史。拜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淮南军司马。约十
【介绍】:僧人。武宗至宣宗时生活于长安。《全唐诗》存诗4句。
【介绍】:王维作。题一作《过青溪水作》。青溪,水名,在今陕西沔县东。诗人本怀淡泊之志,恰遇青溪天然灵洁之境,于是有了此诗心与境的契合。诗写青溪景色,有声有色,动静相宜,最见王维“诗中有画”特色。
【介绍】:见岑文本。
指隐者或渔父。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参见“沧浪⑤”。
【生卒】:792—861【介绍】:唐代散文家、诗人。字用晦。太原(今属山西)人。白居易堂弟。长庆二年(822)进士及第(一作元年,误)。历河东、郑滑、邠宁节度掌书记。会昌二年(842),自右(一作左,
①鸟上下飞貌。许浑《孤雁》:“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②刁难。王梵志《佐吏非台补》:“钱多早发遣,物少被颉颃。”
①何况,况且。刘驾《寄远》:“得书喜犹甚,况复见君时。”②仿佛,好象。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一三四:“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③更加。杜甫《寄杜位》:“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介绍】:见李德裕。
①《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因以“同声”为典喻指志趣相同,心心相通。柳宗元《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