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1883——1885年(光绪九年至十一年)中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中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进而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引起的。中法战争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83年12月(光绪九年十一月)到1884年5月(光绪十年四月),战争局限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第二阶段从1884年8月(光绪十年六月)到1885年4月(光绪十一年二月),战争在中国和越南两个战场进行。1883年12月法国侵略者以“和谈”作烟幕,对应越南政府邀请协守越南山西的清军和黑旗军发动突然袭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不到五个月,法军就侵占了红河三角洲。法国配合军事进攻,对清政府展开诱降活动。1884年5月(光绪十年四月)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屈辱求和。但是,法国侵略者并未因此而满足,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8月(闰六月、七月初)法国舰队先后攻毁台湾基隆炮台和停泊在马尾的福建水师舰船。面对法国的侵略,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抵抗和妥协两派。左宗棠、张之洞、曾纪泽等,从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出发,主张抗战。李鸿章等主张妥协。而中国人民则同仇敌忾奋起抵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贵州等地各族人民焚毁天主教堂,驱逐法国传教士。远戍甘肃的爱国将士要求开赴前线为国杀敌。旅居美国、日本、古巴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纷纷捐款,支援抗法斗争。香港工人不顾英国殖民者的威胁迫害,举行罢工,拒绝修理法国军舰。反侵略斗争的浩大声势,迫使清政府于8月26日(七月六日)下诏对法宣战。10月(八月)法军攻占台湾基隆,进犯淡水,被台湾军民击退。翌年3月(光绪十一年一月)法国舰队侵扰浙江镇海一带,当地军民迎头痛击。在中越边界,1885年2月(光绪十一年一月)法军占领镇南关。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荐举起用老将冯子材为关外军务帮办,重行部署战备。3月(二月)冯子材大败法军于镇南关关前隘,并乘胜追击,收复谅山。与此同时,西路刘永福和岑毓英也取得临洮之战的胜利。整个越北进入全线反攻阶段。法国国内震骇,茹费理内阁因战败倒台。但是,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向战败的法国乞降求和。4月4日(二月十九日)由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英国人金登干代表清政府,在巴黎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协定》。6月(四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缔结了正式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清政府以军事上的胜利,换取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连法国政府都感到惊人的意外。时人评论说:中法战争, “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

猜你喜欢

  • 泛舟之役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请求输入粮食。秦穆公和大臣百里奚等商量,决定输给晋国粮食。运送粟米的船队从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南)到晋都绛(今山西翼城东)沿水路接连不断,被称为“泛舟之役”。

  • 楚庄称霸中原

    城濮之战后,楚因北上受阻,转向东方发展,灭掉淮水流域一些小国,增强了实力。楚庄王即位后,以孙叔敖为令尹,选贤任能,发展生产,改革政治,又平定了贵族若敖氏的叛乱及附近群蛮、百濮的骚扰,使楚的国势为之一振

  • 北洋武备学堂

    亦称天津武备学堂。清末新式陆军学校。1885年(光绪十一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设于天津。聘请德国军官任教习,经费由北洋海防经费开支。挑选军队中弁目入堂学习,文员愿习武事者亦予录取。课程有天文

  • 西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慕容泓建立。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建元十九年(公元384年),鲜卑贵族慕容泓于华阴(今陕西华阴西)起兵反秦,慕容冲响应,泓自称济北王。泓死后,慕容冲遂在阿房(今陕西西安西南)称帝

  • 资政院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设置的中央咨议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次年9月(八月)谕令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任命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主持筹备。1909年(宣统元年

  • 陈硕真起义

    唐朝前期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高宗永微四年(公元653年),睦州(今浙江建德)女子陈硕真和妹夫章叔胤率众起义。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章叔胤为仆射,童文宝等为大将,攻城掠地,连克桐卢、睦州、于潜等州县,兵锋

  • 王金刚奴起义

    明初陕西农民起义。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陕西沔县人王金刚奴、田九成、高福兴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王金刚奴称“天王”,田九成称“汉明皇帝”、高福兴称“弥勒佛”。起义军在阳平关打败明军,攻下陕西略

  • 李文成、林清起义

    清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年间爆发的天理教农民起义。李文成、林清是天理教领袖,他们约定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日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同时发动起义,并由河南派人支援河北,进攻北

  • 陈州之役

    唐末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后与唐军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五月,黄巢率十五万大军由长安撤至河南。前军大将孟楷一举攻克蔡州(今河南汝南),降其节度使秦宗权,遂连兵攻打陈州 (今河南淮

  • 李来亨抗清

    李自成余部的抗清斗争。李自成牺牲后,其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攻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并取得很大胜利。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农民军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