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

十九世纪中期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农民、烧炭工人、矿工及部分会党、无业游民等约二万人举行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立天贵为幼主,明年改元。1851年9月25日(咸丰元年闰八月一日)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经过半年整顿,封王建制,颁行新的历法——《天历》,使革命政权初具规模。1852年4月(咸丰二年二月)从永安突围北上,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于1853年3月19日(咸丰三年二月十日)攻克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5月(四月)分别出师北伐和西征。是年冬,在天京颁布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天地会,西南、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和北方捻军的反清斗争。他们先后举行武装起义,也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战争。1856年6月(咸丰六年五月)攻破江南大营,解除了威胁天京的肘腋之患,上至武汉,下到镇江连成一片,是为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是年夏,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翌年六月(咸丰七年五月),石达开率部分裂出走。内讧变乱,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革命力量,清军乘机猖狂反扑,太平天国遂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洪秀全为克服革命危机,选拔洪仁玗、陈玉成、李秀成等人重新组建领导核心,并于1859年(咸丰九年)旨准颁行洪仁玗提出的《资政新篇》。1860年5月(咸丰十年闰三月)挥师再破江南大营,乘胜东下苏、杭,促使革命形势重新高涨。与此同时,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反动势力加紧勾结,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革命。1864年6月(同治三年四月),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六月十六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革命前后坚持长达十四年之久,克复城市六百多座,革命势力发展到十八个省,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最后被清朝政府外靠洋枪队和英法等国干涉军,内靠汉族地主分子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组织的湘军、淮军镇压下去。

猜你喜欢

  • 东林党

    明代后期的一个政治派别。神宗后期,政治腐败,朝中党派林立,互相纷争。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回无锡原籍,和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讲学于东林书院。一批抱道忤

  •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见“望厦条约”。

  •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逃亡西安的清朝行在政府发布“变法”上谕,要求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各省督抚“参酌中西政要”各举所知,两个月内详悉条议复奏。袁世凯条奏十条、瞿鸿禨疏

  • 瓜分狂潮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在中国强占租界、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活动。1896年6月(光绪二十二年四月)沙俄诱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把侵略势力伸入中国东北三省。1897年11月(光绪二十三年十月

  • 滇案条约

    见“中英烟台条约”。

  • 王聪儿、姚之富起义

    清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年间湖北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姚之富领导的起义。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宜都(今湖北枝江)白莲教首聂杰人、张正谟等以“官逼民反”为号召,首义于荆州(今属湖北)地区。

  • 中英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桂良、花沙纳代表清政府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 另附《专条》。主要内容:英国公使常驻北京

  • 厘金制度

    厘金原是清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为旧中国沿用多年,成为定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所需军费激增,各省捐输不能满足需要。为解决军需困难,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采纳幕客钱

  • 博浪锥秦

    张良使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的事件。张良原是韩国贵族,其父、祖五世相韩。秦灭韩,张良以其全部家产求刺客,为韩报仇。秦始皇于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出游,行至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使勇士携重一

  • 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商议国事于门下省的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张说为相,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