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公元471年——499年)实行的政治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孝文帝曾亲为五个弟弟娶汉族高门之女为妻。太和八年六月,颁行百官俸禄。班禄后,官得赃一匹,即处死刑。太和九年,颁行均田令,分配无主土地和荒地给农民,使无地或少地农民成为国家编户,负担国家赋税徭役。太和十年,采纳给事中李冲的建议,废止宗主督护制, 建立三长制,以加强政府对县级以下基层乡村的统治。太和十六年,下令革除鲜卑人袒裸之俗。太和十七年,决定迁都洛阳;次年十一月,完成迁都任务。改变了过去京都粮食供应困难和易受柔然直接攻袭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对北方地区的控制力。太和十八年十二月,诏禁士民胡服。太和十九年六月,禁止以鲜卑语及北方其他各少数族语言于朝廷。如有违犯者,免所任官职。特别是三十岁以下的朝官,若有故为者,则降爵黜官。太和二十年,下诏改鲜卑复姓为汉姓。皇室改拓跋姓为元。皇族九氏以及北魏初期所统的部落一百十八氏, 皆改为汉姓。之外,孝文帝还仿汉制确定政府机构和文武内外职官的名称,改定郊庙之礼和律令。孝文帝继统时年仅十岁,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凡十五年,上述改革,冯氏多有建树。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了当时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猜你喜欢

  • 夹谷之会

    春秋末年齐、鲁二国在夹谷(今山东莱芜)举行的盟会。公元前500年,齐、鲁二国为结束前段时间的不友好状态,约定在齐地夹谷举行盟会。孔子时为鲁国的大司寇,被指派担任鲁定公的相仪随同前往。会上,齐景公使莱人

  • 戊戌变法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变法运动高潮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港湾,争夺贷款

  • 南书房

    清康熙时为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而设置的机构。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满族贵族权力极大,不仅与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加之后来议政王大臣“半皆

  • 巨(钜)野会战

    曹操进攻吕布的一次战役。李傕、郭汜进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吕布率百余骑东逃,与张邈结盟,任兖州(治今山东金乡东北)牧,驻屯东郡(治今河南濮阳西南),与曹操争夺兖州的统治权。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 俸钞

    参见“科差”。

  • 凤翔府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冬,木华黎亲率蒙古骑兵直趋京兆(今陕西西安),进攻不利,遂麾师围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金守将马庆祥、郭仲元、胥谦等率军力战不屈。马、胥战死,郭仲元以赤

  • 明成祖亲征漠北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成三部: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这些部落的统治者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不断骚扰明朝边境。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鞑靼部帅鬼力赤杀北元七传主坤帖木儿,自立为鞑靼可汗

  • 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子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以商汤早期居住过的一片地方分给从商朝投降过来的纣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 使维持商祀。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春秋时期,宋国约领有今河南东部及

  • 御前会议和清室对外宣战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西摩率联军进犯北京,各国军舰逼近大沽口。清政府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吵不休,慈禧太后倾向主战,于6月16日至19日(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连续四次召开有王公大臣、六部九

  • 石柳邓起义

    清乾隆年间,湘黔地区的苗民起义斗争。湘黔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改土归流”后,身受本族头人、满汉官僚地主的重重盘剥。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贵州铜仁府苗民首领石柳邓领导苗民,以“逐客民(满汉官僚、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