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康熙捉鳌拜

康熙捉鳌拜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死,其第三子玄烨即位,即康熙帝,时年仅八岁,国家政务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辅政大臣掌管。其中索尼老病,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小,又与鳌拜有矛盾,只有鳌拜最为跋扈。他依仗权势,专权横行,经常在康熙面前“施威震众”,而且多次背着康熙“出矫旨”,事事凌驾于其他辅臣之上,俨然成了清朝的太上皇。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玄烨亲政,鳌拜仍把持权力,不肯归政。鳌拜专权跋扈的行径威胁了康熙的地位,同时也驱使各种反对势力迅速地集结到康熙一边,寻求保护。康熙八年五月,康熙与吏部右侍郎索额图等设下计谋,在宫中事先埋伏布库少年,当鳌拜单身入宫时,把他逮捕,并将其心腹党羽一网打尽。

猜你喜欢

  • 兰州机器制造局

    简称兰州机器局,前身为西安机器制造局。系从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调募熟练工人,购买机器建成。1872年(同治十一年)新疆形势吃紧,左宗棠行营迁至兰州,西安机器局拆迁至兰州,由精熟机器制造的记名提督赖长

  • 南迁定都

    赵构集团南奔避敌,定都临安的事件。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重建宋王朝。同年十月,赵构由南京出奔南逃,后流窜于扬州(今江苏扬州)、建康(今江苏南京)、常州、杭州、台

  •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亦称保路风潮,是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后

  • 社学

    元代村社设置的学校。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二月,元政府建司农司,同时颁布农村立社法令。之后,广大农村陆续建社。政府在立社令文中规定,每社都要建学,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先读《孝

  • 月氏西迁

    月氏,古民族名。秦汉之际游牧于今甘肃敦煌与青海祁连间,逐水草随畜迁移, 善骑射,兵达十万人。汉文帝时,冒顿单于攻破月氏,后月氏王又为匈奴老上单于所杀,因而被迫西迁,击走塞人,占有今伊犁河地区。后遭乌孙

  •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日本援引《中日马关条约》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6年7月21日(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与日方代表林董签于北京。二十九款,另附双方往复照会六件。

  • 介休之战

    唐军与宋金刚军进行的一次战役。李渊太原起兵,进军关中之时,留第四子李元吉镇守太原(今山西太原南)。后刘武周、宋金刚勾结突厥贵族,攻破太原,并长驱南下直到晋南。李渊派李世民率军反击,以收复故地。武德三年

  • 圈地

    清入关后,为了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求,保障八旗官兵的生活,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颁布“圈地令”。主要在近京八府(顺天、永平、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和长城附近(宣化、古北口、山海关

  • 金丹教起义

    清光绪年间热河人民反对洋教和封建压迫的武装起义。外国传教士在热河勾结蒙古王公和地方官吏欺凌人民。1891年(光绪十七年)4、5月间,热河建昌教民恃强向各铺户“借粮”。平民徐荣、林玉山等往教堂说理,徐荣

  • 周世宗改革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公元954年—959年)进行的改革。柴荣乃后周太祖郭威养子。郭威在位期间,已在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局部改革,国力大为增强。柴荣即位后,又进一步将改革引向深入。在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