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提举常平司

提举常平司

又称仓司、庾司。宋代诸路掌管常平仓等事务的官署。神宗熙宁(公元1068年-1077年)初,先于河北、陕西置提举常平官,旋即推广于各路遍置。哲宗继位后一度罢置,并其事于提点刑狱司。绍圣(公元1094年-1098年)初复置。以后沿置不改。掌常平仓、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政令,并有举刺地方官吏之责。哲宗以后,又有提举茶盐司等机构之设,与提举常平司或分或合。其长官初名提举常平广惠仓兼管勾农田水利差役事,后改称提举茶盐常平等公事或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其属有干办公事等。

猜你喜欢

  • 西魏

    朝代名,北朝之一。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七月,北魏孝武帝元修由于权臣高欢的迫胁,放弃洛阳,西走长安,投靠拥兵关陇的宇文泰。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毒死元修, 自为大丞相,另立元宝炬为帝,自握朝柄,建元大统

  • 算学馆

    唐代在国子监下设置的数学教育机构。隋代始行科举制,在国子寺设算学, 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进行数学教育。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在国子监设算学馆, 由算学博士教习数学,学生三十人。

  • 蕃兵

    宋代在西北和北方招募少数民族组建的边地守军。最初按部族封其大小首领,以统帅本部族壮丁。后依人数多少,编为甲、队、都、指挥等。王安石变法行将兵法,蕃兵有的也单独成“将”,有的则与汉兵合编成“将”。其待遇

  • 泌之战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建立霸权与晋国展开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发兵攻郑,围郑都三月,及至晋国救郑之军到来,郑已降楚。晋军将帅对于是否与楚交战意见不一。中军主帅荀林父主和,其佐先縠坚决主战,并不待

  • 陈桥兵变

    又称陈桥驿兵变。赵匡胤代周建宋事件。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 后周殿前都虞侯、归德军(今河南商丘南)节度使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掌禁军统帅大权。旋以世宗柴荣病死,子宗训年幼继位, “主少国疑”,

  • 鲁用田赋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军赋制度的改革。《春秋经》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记载,鲁“用田赋”。一般解释为按田亩征收军赋(包括兵甲、车马之类),它表明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得到政府的认可。但一些学者认为“田赋”

  • 奉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三大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奉系军阀虽然不是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如直、皖等所谓小站系,但同样也是在袁世凯的卵翼下形

  • 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见“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 汉平闽越

    战国时,楚灭越,越人分散,其进入今福建境内的一支,与原七闽土著相结合,形成闽越。秦击败闽越人、设闽中郡。秦末农民战争中,闽越首领无诸等参加反秦战争,后又佐汉灭楚。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

  • 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十二月(公元1005年)1月,宋辽于澶州战役中成立的一项不平等和议。和议规定:宋帝与辽帝以兄弟相称,宋帝尊辽肖太后为婶母;宋每年向辽输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沿边各守疆界,不得增修城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