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朱梁三决黄河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时朱全忠正图消灭割据兖、郓二州的朱瑄、朱瑾兄弟,而李克用却发兵驰援二朱,屯于河北莘县。朱全忠一方面挑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反晋,另一方面又在滑州(今河南滑县)决黄河为二支,阻挡晋兵过河。第二次发生于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时梁河阳节度使、北面行营排阵使谢彦章率兵数万猛攻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北),晋王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北)轻骑驰援。谢彦章遂决开黄河,㳽浸数里,以限晋兵。但李存勖仍率大军涉水过河,大破梁军。第三次发生于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时李存勖于魏州称帝不久,即挥戈南下,欲一举灭梁。梁将段凝毫无抵御之策,遂在滑州再次决开黄河大堤,使水东注曹(今山东荷泽)、濮(今山东鄄城)、郓(今山东东平)等州,企图阻隔唐兵。朱梁的决河制敌之策未能克敌制胜,后梁政权在第三次决河不久,即为后唐所灭。而三决黄河,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此后,黄河改道灌入淮河,经常泛滥成灾,延及后世,贻害无穷。

猜你喜欢

  • 秦灭义渠

    战国时秦昭襄王灭义渠国的事件。义渠是少数族西戎所建立的一个古老国家,其都城故址在今甘肃宁县西北。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诱杀义

  • 李辅国政变

    宦官李辅国在安史叛乱、玄宗入蜀时,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自任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更名静忠为辅国,奏章军符皆由其掌管。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死,肃宗病重,乃命太子李豫监国。

  • 四大部族

    辽代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与奚六部的统称。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为部落联盟长后,对包括契丹人在内的各游牧部落渐次实行部族制统治。天赞元年(公元922年),以迭刺部强大难制,屡兴叛乱,乃析之为五院、六院两部,

  • 李宜儿起义

    辽兴宗时南京(今北京)地区农民起义。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七月。南京东南香河县(今属河北)李宜儿,因不满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压迫,以左道组织当地农民与其他劳动人民千余,举行起义。自称

  • 限田限奴议

    西汉末年,大臣关于限制占有田地、奴婢数量的奏议。汉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盛行,奴婢、流民数量恶性膨胀,不仅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直接威胁到汉朝政权的生死存亡。汉武帝时,董仲舒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建

  • 北齐

    朝代名,北朝之一。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高欢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称皇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其疆域,东至今辽宁大凌河东、山东半岛,西以今白云鄂博、包

  •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在王莽代汉称帝二十年后,复兴汉室,史称光武中兴。刘秀称帝建汉后,逐步镇压农民起义军,扫平割据势力,统一了天下。他废除王莽苛政,取悦民心,平冤免罪,约法省刑,稳定社会秩序;广罗人才,封功臣,

  • 于谦守卫北京

    明景帝时于谦抗击蒙古瓦剌部骚扰、保卫北京的战役。于谦(公元1398年—1457年),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宣德、正统时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正统十

  • 永安建制

    太平军驻留广西永安期间,太平天国进行的军政建设。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历经九个多月的战斗,于1851年9月25日(咸丰元年闰八月一日)攻克广西永安州(今蒙山),进行了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一系列整顿和建设,主

  • 元末红巾军

    元末农民利用白莲教组成的起义军。以红巾裹头并举红旗为号。故名。又,起义者烧香拜弥勒佛,亦称香军。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率红巾军首义颍州(今安徽阜阳)。之后,红巾军遍及各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