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秦国

秦国

东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嬴姓,相传为伯益的后代。秦未被分封前,作为部落状态,长期活动于今陕西和甘肃东部的渭水流域,曾与西戎部落杂处。非子为秦部落领袖时,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为附庸,由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迁居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始以秦为称号。周宣王命非子曾孙秦仲为大夫。秦仲在与西戎的战争中被杀,其子庄公战胜西戎,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当西周覆亡时,庄公子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此后,秦国在西周王畿的废墟上兴起,迅速发展壮大。春秋初年,秦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穆公曾企图东向与中原华夏国家争霸,因受晋国阻碍,转而继续向西发展,吞灭十二个戎狄小国,称霸西戎。但终因僻处西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力逊于中原华夏大国。战国初年,秦河西之地(北洛水和黄河间地)被魏攻占。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变法,迅速取得国富兵强的效果,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同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图谋东进。秦惠王时夺回河西,攻灭巴蜀,并夺得楚的汉中。秦昭王时又不断夺得韩、魏、赵、楚等国土地。最后,秦王嬴政(即秦始皇)用十年时间先后击灭六国,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秦朝。

猜你喜欢

  • 应天书院

    宋著名书院。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故城)。因应天府旧称睢阳,故又名睢阳书院。原为五代末年名儒戚同文隐居讲学之所,生徒常百余人,范仲淹曾就学于此。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富民曹诚就其地建学舍

  • 蕃学

    ①宋代专供国内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及外国商人子弟入学学习的学校。神宗时曾于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东北)二州设蕃学,招收蕃部首领及蕃官子弟入学。徽宗时又在陕西行用蕃字地区置蕃学。选通蕃语、识文字者

  • 郭威改革

    五代时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期间(公元951年—954年)进行的改革。唐末、五代之际,武将悍夫把持朝政,统治暴虐,兵变屡兴,战争频仍,刑法苛酷,赋役繁重。辽军不断南侵,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郭威出身贫寒,了解

  • 广州同文馆

    见“广方言馆”。

  •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晚期,赵国大臣触龙说服赵太后同意送其少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故事。赵惠文王于公元前266年卒,太子丹立,是为赵孝成王。时赵孝成王年少,政事由赵太后掌管。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秦国急于攻打

  • 广方言馆

    方言指称地方语言,称外国语言为方言,寓鄙视之意。(1)1863年 (同治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请仿京师同文馆例,在上海设立, 称广方言馆,亦称上海同文馆。先后设立英、法、日、俄四个语种,并有自然科学课

  • 中俄续增条约

    见“中俄北京条约”。

  • 中美续修条约

    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排斥华工的条约。1879年(光绪五年)美国卸任总统格兰忒利用调停中日关于琉球问题的时机,迫使清政府答应对华工赴美可以“改章办理”。1880年11月17日(光绪六年十月十五日)美国驻

  •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时川峡地区农民起义。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贩茶失业的王小波(又作王小皤、王小博)聚集贫苦的旁户(佃农)、茶农百余人起义于永康军青城(今四川灌县南),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

  • 三案

    明末宫廷中“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参见“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