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

突厥人最早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南部一带,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是一个游牧民族。五世纪初,臣属于柔然。因为会炼铁,做柔然的铁工,故称为“铁奴”。六世纪初,在酋长土门统领时期,势力渐强,始和西魏通商。公元552年,土门率兵破柔然, 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三传至木杆可汗时,突厥汗国更加强大,北灭柔然,西破哒,东破契丹,其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里海,南自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达五、六千里。以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的郁督军山为根据地。创立了突厥文字。突厥汗国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没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汗位继承也没有一定的制度。各部之间充满着矛盾。周、齐、隋、唐时期,突厥不断袭扰中原王朝的边境。突厥汗国立国不久,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亦称北突厥,为突厥主部。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唐太宗时期,对东突厥采取了积极抵抗政策,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派李靖率十万大军六路出击,贞观四年二月,大破突厥兵,俘颉利可汗,迁投降的十万突厥人于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一带。东突厥被削平。三十余年以后,徙居云中(今内蒙和林格尔)的突厥人渐多,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发动叛乱,联合其它各部东山再起。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毗伽可汗为其大臣毒死,此后东突厥陷于内部纷争之中,属部纷纷独立。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回纥怀仁可汗杀突厥白眉可汗,突厥余部归唐,其故地为回纥所有,东突厥亡。东突厥共存一百九十三年。西突厥始祖为土门的弟弟室点密,到其子达头可汗时,与东突厥分离,以新疆西部的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活动于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一带,雄霸西域。隋末唐初,其势甚盛,西域诸国均向其称臣纳税,并和唐王朝发生冲突。唐灭东突厥之后,始向西域用兵。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75年)唐将苏定方大败沙钵罗可汗贺鲁,沙钵罗可汗在逃往石国(中亚塔什干)时被石国人擒送唐朝,西突厥亡。西突厥存在一百零五年。

猜你喜欢

  • 微子降周

    商纣王统治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内部倾轧,使得商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纣王诸父比干、箕子因为屡次劝谏纣而被杀或被囚。微子(纣长兄)也曾数谏纣王,不被采纳,遂出亡。及周武王克商,微子亲到武王军前向周乞降

  • 蔡方起义

    曹魏利城(治今江苏赣榆西)士兵起义。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六月,利城郡士兵,在蔡方等人领导下,举行起义,他们攻占郡城,杀太守徐质,推举当地人唐咨为首领,攻打邻近郡县,发展起义力量。曹魏派屯骑校尉任福

  • 刘秀精兵简政

    东汉初年为节省经费、发展生产而采取的措施。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省减吏员,合并县国。于是并省郡、国十个,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官吏减少十分之九。后来,又陆续裁减关都尉、护漕都尉、大司徒司直等

  • 第二次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继第一次公车上书之后,于百日维新前夕再次联合应试举人上书请愿。1898年1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侵占胶州湾的德军闯入即墨县孔庙,将孔子塑像四肢毁坏,孟子塑象双目

  • 马尾海战

    亦称马江之战。中法战争中的一次海战。1884年7月15日(光绪十年闰五月二十三日)法国舰队司令孤拔率领法舰驶入中国海军基地福州马尾港。8月23日(七月三日)法舰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

  • 刘邦入关

    刘邦率农民军攻入关中推翻秦朝的战役。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 农民军分两路, 从彭城 (今江苏徐州)出发。一路由宋义、项羽率领北上攻赵,一路由刘邦率领西上入关。刘邦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于秦

  • 牛头税

    金初,在辽东地区,牛头地占有者每年须向国家纳粟一石,名为牛头税。参见“牛头地”。

  • 泾原之变

    泾原镇(治今甘肃泾川)兵哗变,洗劫长安(今陕西西安)事件。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德宗调集关内诸镇兵赴襄城讨李希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命率镇兵五千前往。十月,途经长安,天气寒冷,军士冒雨,颇多辛苦,朝

  • 黄嵬山割地划界

    宋辽边界纠纷事件。庆历“增币”后,辽继续恃强争界,不断在河北、河东二边制造事端。宋之河东与辽之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县)等州接界。宋太宗以来辽即不断越界侵耕蚕食。到神宗熙宁时

  • 民元约法

    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