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经界推排

经界推排

又名推排经界,简称推排法。南宋末年分区逐级检核官、民户田庄,厘定赋税的措施。南宋绍兴以后历次实施经界法,均遭官僚豪绅强烈反对与抵制破坏,成效甚微。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贾似道推行公田法后,次年九月,又行经界推排法于诸路。其法:以县统都(乡村保以上基层单位),以都统保,依据宁宗嘉定时的经界帐籍,逐户订正核对田亩税色,载之图册,以期做到民有定产,产有定税,税有定籍,无有隐田逃税之患。但既不再对田地实行逐丘打量,则乡都官及富豪大姓尽可借机使自己隐田漏税合法化,使贫民百姓尺地寸土皆有税。故赋税仍不得其实,不见其均。

猜你喜欢

  • 江淮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杜伏威、辅公祏。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杜伏威、辅公祏在山东率众起义,后合并义军苗海潮部,转战淮南,自称将军。又兼并义军赵破阵部,势力渐强。后屯兵六合(今江苏六合),有

  • 诸班直

    五代后周及宋代禁军中,与皇帝最亲近的扈从部队。隶于殿前司。后周世宗柴荣整顿禁军,始设殿前诸班。宋代沿置,又增诸直。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

  • 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

    见“蒲安臣条约”。

  • 张节起义

    孙吴时豫章农民起义。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七月,豫章(治今江西南昌)郡人张节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参加起义群众有万余人,后为孙吴政权镇压。

  • 三监

    周武王克商后为监视商朝遗民而设置的机构。一般认为,武王克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为商的后嗣,留在商都,统治商的遗民。又把商的王畿分为三份,由周人监督统治,其中商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商都以

  • 期门

    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组成。因为他们经常“期(待命)诸殿门”,听候调遣,故名。属光禄勋,宿卫皇帝。平帝时改称“虎贲郎”。

  • 海陵政变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熙宗晚年,贵族宗弼掌握军政大权,政局尚称稳定。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宗弼死,皇后裴满氏(悼平后)干预朝政,引起朝中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熙宗惶恐焦燥,急于稳

  • 南汉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17年,后梁清海军节度使刘䶮所建。䶮祖仕唐为潮州长史。父谦为唐岭南节度使韦宙牙将,并为韦宙招为侄女婿。后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官至封州(今广东封川)刺史兼

  • 郑和下西洋

    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郑和(公元1375——1435年),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洪武时被阉入宫,历任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与副使王景弘奉成祖

  • 审刑院

    宋代复审刑案的中央机构。宋初刑部、大理寺专掌刑狱。太宗为防官吏巧诋诬陷,奸伪卖法,乃加强对刑狱事务的控制。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于禁中增置审刑院,设知院事,详议等官。凡刑案经大理寺与刑部裁断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