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并于兵部内特设督捕衙门,专门负责追捕逃亡的庄丁奴仆。从顺治到康熙初年,清政府多次申严《逃人法》,规定:逃人被捉获鞭一百,仍还原主;逃亡三次处死;隐匿逃人者处斩;邻舍、官吏知有逃人而不检举者也要治罪。但“逃者日众”, 能捕到的“十不获一”。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并于兵部内特设督捕衙门,专门负责追捕逃亡的庄丁奴仆。从顺治到康熙初年,清政府多次申严《逃人法》,规定:逃人被捉获鞭一百,仍还原主;逃亡三次处死;隐匿逃人者处斩;邻舍、官吏知有逃人而不检举者也要治罪。但“逃者日众”, 能捕到的“十不获一”。
简称兰州机器局,前身为西安机器制造局。系从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调募熟练工人,购买机器建成。1872年(同治十一年)新疆形势吃紧,左宗棠行营迁至兰州,西安机器局拆迁至兰州,由精熟机器制造的记名提督赖长
清代手工业工人向作坊主以及封建政府要求提高工价的一种斗争。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踹匠罗贵领导了“齐行增价”的斗争。康熙四十年的斗争,声势极大,领导人号令一出, “千百踹工景从,成群结队,抄打竟
西藏旧俗达赖、班禅等的传位制度。“奔巴”藏语意为“瓶”, “金奔巴”即“金瓶”。西藏旧俗,达赖、班禅及其他呼图克图(活佛)死后,被认为还要转生。他们死时出生的男性婴儿,即被认为是由他们转生的,要找来继
包括1912年11月3日沙俄与外蒙当局非法签订的《俄蒙协约》及《商务章程》。主要内容有:蒙古终止对中国的过去关系,俄国政府扶助蒙古自治,并为其编练军队,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和汉人移居蒙地;俄人在蒙古享
元初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杨镇龙,浙江宁海人。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二月,杨镇龙以玉山县(今属江西)龙兴山为根据地,率众起义,自称大兴国皇帝,建元安定,所部军士额刺“大兴国军”,众号十二万人。起义
朝代名,北朝之一。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高欢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称皇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其疆域,东至今辽宁大凌河东、山东半岛,西以今白云鄂博、包
叔孙通原为秦待诏博士,后降刘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随刘邦打天下的大臣,原来多是贩夫走卒,不知朝廷礼仪。他们饮酒争功,拔剑击柱,刘邦深以为患。叔孙通上奏刘邦,表示愿与儒生共同制定朝仪,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市西北)败后,十月,辽遣燕王韩匡嗣与耶律沙、耶律休哥统兵攻宋,与宋将赵延进、李继隆所部激战于满城(今属河北)。赵、李临机变更御制阵
辽侍卫亲军之一。述律后(即应天皇后)在跟随太祖阿保机征战,或留守宫帐时,由俘获的蕃汉人户中拣选壮勇约两万人,组建一支侍卫精锐部队, 战斗力极强。因珍视之如珊瑚, 故名“属珊”。述律后死,属珊被改编为御
官署名。即尚书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文昌台,旋称文昌都省。后又称都台、中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