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

宋太宗时与辽争夺幽州的战役。宋军在高梁河战役溃败后,积极备战,以图再取幽州(今北京)。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以辽圣宗年幼初立,肖太后摄政,母寡子弱,发兵分道攻辽。三月,命曹彬、米信、崔彦进率军十万为东路,自雄州(今河北雄县东)出发,指幽州;命田重进率部出飞狐(今河北涞源北),趋蔚州(今河北蔚县),为中路;命潘美、杨业所部出雁门(今山西代县北),指云(今山西大同)、朔(今山西朔县)等地,为西路。史称“雍熙北伐”。三路初战均较顺利,但因三路出击分散了兵力,不能有效配合。粮草转运不继。加以进军中战略战术上出现一些失误。五月,北伐主力东路军先在涿州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全线败溃,中、西路遂亦被迫撤军。在撤退中,西路杨业所部又遭敌伏击围歼,全军覆没,主将杨业被俘牺牲。此次北伐遂以宋军失败而告终。从此宋在北境转入全面消极防御。

猜你喜欢

  • 郝散、郝度元反晋

    西晋时匈奴族人的反晋斗争。西晋政权残酷统治内迁的少数民族,迫使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元康四年(公元294年),匈奴人郝散在上党(今山西长治北)率众举行起义,攻杀当地长吏。不久,起义军被官军战败,郝

  • 京师同文馆

    见“同文馆”。

  • 武举

    科举制中的武科。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春正月,初设武举。武举以七等阅其人;一为射长垛,试射长垛三十发不出第三院为入选,入中院为上,入次院为次上,入外院为次。二为骑射,发而并中为上,或中或不中为

  • 福建独立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早有革命党人从事活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福州成立同盟会支部,郑祖荫任支部长,林斯琛为总干事,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聚集革命力量。黄花岗起义,福建革命党人参加者甚多,之后又按

  • 罗布藏丹津叛乱

    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年间青海地区的叛乱。十七世纪移住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被噶尔丹征服。清军战败噶尔丹后,和硕特部酋长达什巴图尔降清,被封为亲王。达什

  • 镇南关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钦廉防城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派黄明堂为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都督,与王和顺、关人甫等到广西边境活动,准备发动起义。12月2日(十月二十七日)黄明堂率乡

  • 占田制

    西晋时期的土地制度。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废除民屯机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统一全国后颁布新的土地制度占田制。规定诸侯占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品官占田,一品至九品,占田五十顷至

  • 辽军南侵

    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于契丹,打开了辽军进入中原的门户。石敬瑭死后,后晋政局不稳,辽主耶律德光乘机大举南侵。开运元年至四年(公元944年—947年),辽军先后四次入犯中原,均遭失败。开运元年

  • 赵犊、霍奴起义

    东汉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月,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南)人赵犊、霍奴领导当地农民群众,举行起义。农民群众英勇战斗,打败前来镇压的幽州(治今北京西南)刺史和涿郡(治今河北涿县)太守的军

  • 港澳罢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反抗英法侵略的斗争。1857年12月(咸丰七年十一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广州,并建立了以巴夏礼为首的广州外人委员会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广州人民以多种形式进行反抗。富有反侵略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