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或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自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萍浏醴之役以来,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人力物力受到很大损失,致使部分会员情绪低落,信心不足,有的甚至转向从事暗杀活动。1910年11月(宣统二年十月)孙中山在南洋槟榔屿(今属马来西亚)召集一些主要负责人开会,指出革命形势正日益发展,应振奋精神,再图大举,经过统一认识,决定全力以赴发动广州起义。会后孙中山亲自到华侨中募捐筹集经费,并派人到日本购买武器。黄兴、赵声在香港组织统筹部,联络新军、防营、巡警和广州附近的会党、绿林等参加,还派人到长江流域联络革命团体响应;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组织八百人为选锋(敢死队),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三十八处。以赵声、黄兴为革命军正副司令,计划分十路进攻广州,然后大举北伐,推翻清廷夺取胜利。但在临近发动日期前五天,意外地发生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杀清广州将军孚琦事件,两广总督张鸣岐严加戒备,同时又因在海外订购的武器和募款未到,起义被迫延期。黄兴秘密进入广州具体部署,不料运送枪械的人员叛变,秘密机关陆续遭到破坏,形势日益危迫。黄兴等人决定改变作战计划,在队伍尚未集中的情况下,于1911年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发动起义。当时决定分四路突击。黄兴率一百多名革命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逃走,随后分兵攻袭督练公所等处,与大队清军遭遇展开激烈巷战。但因事先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其他几路也没有按时行动,黄兴所率起义军孤军奋战一昼夜,终以势单力薄,伤亡过重,被清军击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时塽、林觉民、方声洞等或作战中壮烈牺牲,或被捕后英勇就义,广州起义失败。此役死难烈士八十六人(一说一百余人),事后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震动全国,影响巨大,不到半年就爆发了结束清王朝统治的武昌起义。

猜你喜欢

  • 部族军

    或称众部族军。辽代由契丹本部和内属各部族所组成的地方军。太祖称帝前后,按照契丹族部落形式,重新改编所俘掠和降服的游牧各族,实行“合族而居,合族而处”和“分地以牧”的部族制统治。并令各部族以部落为单位,

  • 十五道

    唐代的行政监察区划。唐初,州县之数倍于隋开皇、大业之间,民少吏众,其弊颇多。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命就山川形势,并省州县,分天下为十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即京

  • 霍光辅政

    汉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霍光,于汉武帝时以兄霍去病被保任为郎。后为奉车都尉。征和二年(公元前87年)受武帝托孤之重任,以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被封为博陆侯。政事一决于霍光。他奉行汉武帝

  • 高煦之叛

    明宣宗时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明成祖封子朱高煦为汉王,高煦狙诈多智,以武才自负,曾随成祖出征有功,阴谋夺太子位,未成。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高煦在乐安(今山东邹平北)举兵反,任命王斌、朱煊

  • 中日北京专条

    即《中日北京专约》, 日本讹诈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4年(同治十三年)春,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遇难事件发动对台湾的武装侵略,遭到当地人民的顽强抗击,清政府遣兵布防。当时日本侵略者羽翼未丰,实

  • 隋灭陈

    隋朝建立后,杨坚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军事实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曾命大将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南攻陈朝,因时机不成熟,旋即班师。尔后杨坚不断派兵烧毁陈朝储

  • 秦朝

    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西周时,秦只是一个附庸小国,春秋时逐渐壮大。战国末年,秦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朝廷设三公九卿,采分权制,互相制约,集

  • 中法停战条件

    即《中法和议草约》,因在巴黎签订,法文本称《巴黎议定书》。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日)清政府谈判专使、英籍税务司金登干与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于巴黎签订。共三条:两国遵守1884年5月

  • 中都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蒙古军于乌沙堡、浍河堡大败金军后,十月,前锋直逼金统治中心中都(今北京)。主战派完颜天骥与完颜律明先后奉命组织军民,以坚固城垒为依托,在中都城内外奋战抵抗

  • 隋朝

    朝代名。公元581年杨坚建立。坚父杨忠曾随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关西,功绩卓著,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为北周重臣之一。父死,杨坚袭爵。坚娶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其长女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