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戴礼记》正误

《大戴礼记》正误

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江都)人。乾隆拔贡生,家贫,侍母至孝,以母竟不与科举,绝意仕进;治经宗汉学,于清代诸儒最佩服顾炎武、阎若璩、梅文鼎、胡渭、惠栋、戴震。治古文不取韩、欧,以汉魏六朝为则。毕沅总督两湖,聘入幕;曾于浙江文澜阁校《四库全书》,卒于西湖僧舍;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而《述学》内外篇尤有名。是书为校正《大戴礼记》谬误之作,或正篇数,或正字句,苟有所得,悉行录出。其正篇数者,如称“《六艺论》戴德传传记八十五篇,司马贞曰:‘《大戴》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存三十八篇,’《崇文书目》《大戴礼记》十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三十三篇,《中兴书目》今所存止四十篇,其篇第始三十九编,次不伦也,四、五两卷,《曾子》十篇,卷九卷十一两卷,即《汉书·艺文志》之《孔子三朝》七篇,皆各自成书”云云。于篇数之外,又逐篇与其它载籍互校异同,如于《大戴》原书《王言》第三十九云:“与《家语王言解》大同小异”,于《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云:“《礼记·哀公问》篇同,自章首至‘然后能以其教百姓’,《家语·问礼》篇有之,‘孔子待坐’以下,《家语·大婚解》略同。”其书正字句之处尤多,略举一例,《王言》第三十九,原文有“是不出而外乎”句,汪氏正云:“,《家语》作化”。全书引用浩博,以证其非,于《大戴礼记》之研究可谓披荆检棘,开一坦途。是书最早刊于《汪容甫所著书》中,后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补计然子

    一卷。明末清初董汉策(生卒年不详)撰。董汉策字帷儒,号芝筠,又号苏庵,康熙间举贤良方正,官道员。著有《褓文杂著》、《补计然子》、《揽胜文集》、《帚园集》等。此书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杂取《左传》

  • 易纂言外翼

    十二卷。元吴澄撰。吴澄所著《易纂言》义例,散见于各卦,不相统贯。卷首所陈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于是复撰《外翼》。自明以来,《易纂言》有传本,而此书则流传渐稀,《元史》本传失载。朱氏《经义考》云:

  • 字学七种

    二卷。清李秘园(其生平不详)撰,张邦泰(其生平不详)校刊。是书所包七种是:分毫字辨、同音异用、误读诸字、异音骈字、误写诸字、通用诸字、一字数音。每种之前,皆冠以小序。所辨点画之讹、音义之异,大都精审,

  • 黑龙江述略

    六卷。清徐宗亮纂。徐宗亮(1834-1905),字晦甫,号椒岑,安徽桐城人。父丰玉在田家镇战死,宗亮袭骑都尉世职,因终身不仕,以文章遨游于公卿间,曾入李鸿章幕。光绪三十年(1887)黑龙江将军恭镗聘其

  • 石田集

    十五卷。元马祖常(1279-1338)撰。祖常字伯庸。先世为汪古部人。居靖州天山。居室名石田山房,因以名集。延祐中复科举,祖常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历官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枢密副

  • 西陲要路

    四卷。清祁韵士撰。祁韵士,字鹤皋,山西寿阳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编修。擢中允。大考降户部主事。嘉庆初由郎中监督宝泉局,以局库亏铜案发遣伊犁。未几赦还。卒于保定书院。祁韵士遣戍伊犁时,伊

  • 汉武洞冥记

    四卷。旧题后汉郭宪撰,生卒年不详。郭宪字子横,汉汝南宋(今河南商丘)人,东汉初文学家。郭宪少时以东海王仲子为师,后王莽篡位,召他为郎中,赐以衣服,他把衣服烧了,遂逃往东海之滨。光武即位,召为博士,官至

  • 峰溪集

    五卷。《外集》一卷。明孙玺撰。孙玺字朝信,又廷信。平湖(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此集乃其子刑部尚书植所编,玺先世居松江之华亭,南有九峰,东有盛溪,自号为峰溪道人,并以名

  • 金华黄先生文集

    四十三卷。元黄溍(1277-1357)撰。黄溍,字文晋、晋卿。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累官至国史院编修官、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初稿三卷,临川卮素所编;续稿四十卷,门人宋濂、王祎编次。共诗五卷,文

  • 周易拨易堂解

    二十卷。清刘斯组撰。刘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官任杞县知县。此书前有记略,记载著此书时,其侄梦见阁上有朱色“拨易阁”三个字,因此才将其书命名为《周易拨易堂解》。其事颇涉幻杳,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