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丁戊之间行卷

丁戊之间行卷

十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生平详见《琴志楼词》(辞目)。此编共十卷。卷一为赋、卷二为骈文、卷三至卷七为古今体诗,卷八为词,卷九为南北曲,以上皆作于光绪三年(1877)至四年(1878),故名《丁戊之间行卷》。卷十为湘弦词,此卷为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元年(1875)所作。所作皆抒写己意,初不敢依附汉魏六朝唐宋之格调以为格调,亦不敢牵合三百篇之性情以为性情,易顺鼎诗学中晚唐,与樊增祥齐名,并称为近代诗坛中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咏物、写景、咏史、抒怀各种题材均有。写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诗作,慷慨激昂,洋溢着爱国激情。如《感事书怀》:“衮衮诸公满汉京,不应无计答升平。已巳东帝连西帝,犹自南兄依北兄。骑虎势难今日下,屠龙势早昔年成。版泉涿鹿天王事,莫道皇家总厌兵。”其他如《华阳镇谣》和《宁陵县界始见种罂粟,以东更盛》等诗,对清朝地方政府与人民的矛盾也有所反映。另外,也有一部分诗思想平庸,情趣卑下。陈衍评其:易顺鼎“与樊山布政称两雄,惟樊山始终不改此度,实甫则屡变其面目,为大小谢,为长庆体,为皮、陆,为李贺,为卢仝,而风流自赏,近于温、李者居多,虽放言自恣,不免为世所訾,然亦未易才也。”(《石遗室诗话》)。王以敏评道:“其勇敏神隽似长源、长吉二李,而其憔悴婉笃则又似卫叔宝。所著诗古文词,哀韵顽艳往往令人泣下”(《魂北集序》)。有光绪五年(1879)贵阳刻本。

猜你喜欢

  • 大学俟

    一卷。清陈运熔撰。是书晰理精密,多纠正朱子之误。如谓明德即《中庸》所讲的天命之性,明明德即孟子所讲的扩而充之;又谓明明德新民止至善,不可分为三事。朱子的三纲领之说,乃沿袭孔疏的陋言;又谓终始即在本末中

  • 切韵笺注

    唐长孙讷言撰。长孙讷言为北周仆射长孙俭之后,唐黄门侍郎长孙师之子,曾官德州司户参军。《切韵》问世以后,“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苦字少,复阙字义”,所以增订修补《切韵》的作品也就渐渐地多起来。据《广韵序

  • 临汉隐居诗话

    一卷。宋魏泰(详见《东轩笔录》)撰。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阳修之诗缺少余味,讽

  • 小万卷斋经进稿

    四卷。清朱珔撰。生平籍里见《小万卷斋诗稿》(辞目)。是书内容:卷一,《圣驾东巡谒陵恭进拟古乐府二十章、谨序(嘉庆十年)》及《四言诗》一首;卷二,《皇上五旬万寿恭进德符福应颂十章、谨序(嘉庆十四年)》、

  • 金石录

    三十卷。宋赵明诚撰。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德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省)人,著名金石学家。北宋徽宗初年,为太学生,醉心于收藏金石铭刻。以门荫入仕,更加尽力传写未见之书,不惜“

  • 经解指要

    二十卷。清陶大眉(生卒年不详)撰。大眉字有苏,号又坡,湖北广济(今广济县)人,陶起庠之父。涵濡经籍,规模先儒,以明经官安州教谕。训迪后学,必先行后文。曾构筑讲堂以教诸生,题楹联:“方寸不能除隐疚,案头

  • 易原

    ①八卷。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南宋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历官著作佐郎、秘书少监、权吏部尚书、知泉州建宁府等职,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博学善文,古今事无不研究,著有《易原》、

  • 春秋列国地形口号

    一卷。清顾栋高(详见《毛诗类释》)撰。栋高为清初著名经学家,著有《春秋大事表》五十卷。《春秋列国地形口号》正文为七言韵语,共一百一十三首,目的是便于读者记诵。内容包括春秋列国疆域、列国险要地势、列国重

  • 李忠定奏议

    六十九卷,附录九卷。宋李纲撰。李纲(1083-1140),字伯、纪,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当时任太常少卿的李纲上御敌五策,并请传位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

  • 汉武洞冥记

    四卷。旧题后汉郭宪撰,生卒年不详。郭宪字子横,汉汝南宋(今河南商丘)人,东汉初文学家。郭宪少时以东海王仲子为师,后王莽篡位,召他为郎中,赐以衣服,他把衣服烧了,遂逃往东海之滨。光武即位,召为博士,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