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清张孝龄撰。孝龄,益阳(今湖南益阳)人。该书依据《春秋》经传等有关史料,摘录其中关于周王朝和鲁国的史料,并加以评论。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南村刊本。
十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本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兼取诸家之说。其说《春秋》,往往因引申太过,而曼衍于经义之外,如讲“元年”则牵连论及改元,再因改元而盛赞明朝十三帝皆不改元等等。类
一卷。明史鉴著。史鉴,明成化间松陵人,别号西村。此编十记一卷,内容为:临平山、宝石山、参寥泉、鄂王墓、飞来峰、韬光、三天竺寺、风篁岭、灵石山、烟霞洞、石屋洞、虎跑泉、玉岑山、六通寺、南屏山、玉泉寺、紫
十八卷。清曹基撰。基字德培,晚号玉坡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前有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曹氏自序,知书成于是年,时基年已七十余岁。其书共十八卷,大体上仿《国语》之例,将春秋史事分国类叙。一
五十六种,五十九卷。清邵廷烈编。邵廷烈字子显,又字伯扬,江苏太仓人。生卒年不详。丛书又名《娄东杂著》。所收为其乡贤已佚著作,或虽有刊本但流传不广著作及其自著数种。内容博杂,理学、考证经史,以及诗文论著
见《太平御览》。
见《宅经》。
不分卷。清代卢文弨(1717-1796)撰。卢文弨见《抱经堂丛书》或《抱经堂文集》条。此书是作者所撰《群书拾补》中的第二十八种。《风俗通义》一书宋代时就已残缺不全,错误也较多。卢文弨根据他所能见到的元
六册。赵僎(生平不详)撰。僎明代南直海(今江苏东海)人。赵《自序》云:“言《礼记》之作,本于人心之思。《曲礼》曰:‘毋不敬’,即缀之曰‘俨若思’,思其敬之象;而《礼》之精乎三千三百,一敬也,一思也。不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