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关系论

中国关系论

四卷续一卷。美国林乐知(1836-1907)撰。林乐知,美国监理会教士。1860年来华传教,后转于中国政府机关任翻译及教习职,凡十八年,为上海江南制造局和海关译书三百九十余部。1879年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1882年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1890年发起创办上海中西女塾。自1868年起他在上海自费主编《教会新报》,1874年改称《万国公报》,他仍主其事,直至1907年死于上海。《万国公报》曾风行一时,是林乐知得意之作。他编著有《中东战纪本末》、《各国妇女》、《中国在国际间之地位》,《文学兴国策》、《九九新论》、《新学汇编》等书。《中国关系论》是专述中国内政、外交关系的政论书。林乐知认为,西方各国人士来华,目的在于通商传教。所以《中国关系论》第一卷即讨论中外关系应如何联络维持,针对中外关系上的一些失误之处,他提出中国应如何挽回已失去的权利之建议。第二卷专论天道之学而谋民教相安,如何通过宗教传播来安抚民心。第三卷论西域回教情形,因当时新疆回民起事尚未平息,故林乐知在该卷中提出如何招安平抚新疆喀什噶尔暴乱的方略。第四卷是赫德威、妥玛等人的条陈汇集。《中国关系论》四卷本初刻于光绪三年(1878),十五年后,1893年又重刻,并将十七年间朝廷诸大臣奏牍汇成一卷续在书后。林乐知这种借他人之言陈自己之见的作法,颇中肯綮。在书中尚有不少至理名言,如卷二结论为:合则势众,而外患不侵;分则势离,而内忧易起;又如续编序言称:欲联中外之交,必先知中外之势等等,似乎老生常谈,但出于西人之口,实为恳切之辞。有光绪十八年(1893)格致书室重刻本,光绪二年的初刻四卷本现已十分罕见了。

猜你喜欢

  • 金石萃编补略

    二卷。清王言撰。王言,字兰谷,浙江仁和(今杭县)人。咸丰举人。官严州寿昌(今浙江建德县)县学训导。本书为补订王昶《金石萃编》而作。书中著录自汉至唐石刻及钟铭等41种,皆《萃编》所未录。体例均依照《萃编

  • 邃谷集

    十二卷。明戴冠撰。戴冠生平及事迹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此书为明代诗文别集,共十二卷;前有任仲干序,末有张鲁后识。并有明抄本传世,款式、卷帙与嘉靖刻本相似,从嘉靖刻本著录。《四库全书》馆臣评其集说:“冠

  • 江陵县志

    五十八卷,首一卷,清崔龙见修,黄义超、黄义尊纂。黄义超,字北海,本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以母志不仕。黄义尊,字达斋,义超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陕西道监察御史。明以前无专志,

  • 胡文敬公集

    三卷。明胡居仁(1434-1484)撰。胡居仁,字叔心,号敬齐。余干(今属江西)人。以布衣而终。胡居仁曾师事吴与弼,而醇正笃实,乃过其师。其一生以讲学为业。认为“气之有形体者为实,无形体者为虚;若理则

  • 句漏集

    四卷。明顾起纶(约1566年前后在世)撰。顾起纶,字更生,号元名,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官广西郁林州州判。是集为起纶在郁林时所作。前二卷皆游览诗。三四卷名感知篇,凡其所相知者,均为其赋一诗,并附以小

  • 声韵考

    四卷。清戴震撰。戴氏生平见“方言疏证”。《声韵考》是一部考辨阐发声韵源流的著作,条例略仿顾炎武《音论》,而精博过之。戴氏论转注同义相受颇得汉以后不传之旨。历考反语本原于汉魏经师,非始于释氏字母,所论殊

  • 别雅订

    五卷。清许瀚撰。许瀚字印林,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官峄县教谕。博通经史及金石文字,尤精于训诂、校勘,龚自珍称其为北方学者第一。尚著《许印林遗著》一卷,曾校《说文义证》并

  • 列朝诗集小传

    十卷。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撰。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晚号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与温体仁争权失败,革职。弘光时谄事马士英,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

  • 待清遗稿

    二卷。宋潘音(1270-1355)撰。潘音字声甫,浙江天台人。自咸淳之末,遭逢世乱,即隐居不仕,题所居曰“待清轩”。入元以后,仍隐遁以终。其集旧无传本。明嘉靖间,其后人从败簏中得遗稿,属徐云卿校定而序

  • 彦周诗话

    一卷。宋许(约1111年前后在世)撰。许,字彦周,湖北襄邑(今襄樊市)人。生平不详。书中有“宣和癸卯,予游嵩山”语,下距建炎元年仅三年,据此,知其当为南宋人。书中引述多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语,其宗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