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卷。清卢文弨(1717——1796)撰。文弨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鱼,又号抱经、石鱼、粲斋,晚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浙江余姚人,乾隆十七(1752)年进士,官至提督湖南学政。卢氏精于校勘,一生校
五卷。明陈勋(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陈勋,字元凯,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著有《元凯集》。据《福建通志》载《元凯集》四十卷。而是集仅文三卷,诗
见《白孔六帖》。
十二卷。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号双池,清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汪绂生平《清史稿》已入《儒林传》。汪绂家贫曾至闽中为塾师,父殁方归。其后博览群书,于天文、舆地、阵法、术数、乐律无所不
四卷。宋许谦(1199-1266)撰。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谦初从金履祥游,讲明朱子之学,不甚留意于词藻。然其诗理趣之中颇含兴象,五言古体尤谐雅言……
三卷。明李沂(?-1606)撰。李沂,字景鲁,湖北嘉鱼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因劾东厂太监张鲸,廷权削籍。后赠光禄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皆其为庶吉士时所作。据其《自记》称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是篇乃是王世懋讲学之书。认为孟子之所以不及孔子,是因为其“性善”之说。此书亦收入《王奉常杂著》(明万历十三年(1585)刊本)之中。
六卷。清于鬯(详见《卦气直日考》、《周易读异》)撰。于鬯,南汇(今属上海市)人,清代著名学者。他的著述很多,主要有《香草校书》及《香草续校书》、《战国策注》等等,具有一定的影响。此书即所著《香草校书》
十二卷。明袁尊尼(1523-1574)撰。袁尊尼,字鲁望,江苏吴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山东提学副使。此集纯为七子之体,故王世贞序极称之。其诗多属朋友间问答,自我感怀之制,格局皆不大。
四卷。明董炳(生卒年不详)撰。董炳字文化,号怀鹤,泗州(今江苏宿迁东南)人。董氏继承家传秘方,分类编撰而成此书。因当时淮水泛滥,董氏避居楼上以成是书,故以“避水”为名。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