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临川梦

临川梦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丞相张居正欲使其子进士及第,求汤显祖助之,被汤显祖拒绝。隐奸陈眉公怀怨汤显祖曾为所辱,而图阻止汤显祖及第。汤显祖遂不应试而归乡,作《还魂记》(即《牡丹亭》)。娄江女子俞二娘耽读《还魂记》,其中人物柳生、杜丽娘现其幻影。适时张居正官败,汤显祖则进士及第。俞二娘因读汤显祖《还魂记》思念作者汤显祖断肠而死。俞二娘死后二十余年其乳母以俞二娘手批《还魂记》送至汤显祖处。俞二娘之魂欲访显祖,以此意诉之释尊。汤显祖谱写的《邯郸记》中的卢生,《南柯记》的淳于芬,《紫钗记》的霍小玉等相会,谈论显祖之戏曲,“有此口过,是以毕生沉沦,不能大用。而俞二姑之死,更是此君文章之孽。”因此他们一行四人同去觉华宫,听天王说梦。后汤显祖释官,回乡与其四子共庆父母之寿。汤显祖长子死于南京任上。其魂归天上,与淳于芬、卢生、俞二娘、霍小玉等于天王前相会,论世事皆是梦。汤显祖睡在玉茗堂中,睡神引俞二娘之魂入显祖梦中,显祖感其知己,卢生、淳于芬、霍小玉亦来见。玉茗花神传天王法旨迎众人入觉华宫。此剧写明汤显祖之生涯,以心醉汤显祖之《牡丹亭》传奇而死之娄江俞二娘事,以汤显祖事迹为本,歌颂了他的才华和藐视权贵的品质。其人物形象刻划鲜明。但前人对此剧评价不高。此剧为有史可查的一部真实历史剧,是一个为汤显祖立传的戏。然缺乏艺术上的形象性、鲜明性,主要在于表明主人公的政治态度而已,而后者与“四梦”相结合,戏写得有感情,有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此剧有《藏园九种曲》本、《红雪楼九种曲》本及上海朝记书庄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

    二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师从著名学者王闿运,治今文学。他对经学的认识一生经历了六次变化:前三变都讲今古之学,

  • 稽留山人集

    二十卷。清陈祚明(约1665年前后在世)撰。陈祚明,字允倩,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他博学善属文。顺治十三年(1656)入京师,以诗酒遨游公卿、名士之间,与施闰章、汪婉等相唱和,名动京师

  • 圣武记

    十四卷。清魏源撰。魏源(1794-1856),字默深,湖南邵阳(今邵阳市)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成进士,后为江苏高邮州(今高邮县)知州。鸦片战争时期,他在浙江参加了抗英斗争。鸦片战争后,清廷被

  • 印存初集

    二卷。印存元览二卷。清胡正言撰。胡正言字日从,海阳(今广东潮安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只知其以摹印称名一时。此书是胡正言的印谱,《印存初集》是以朱印之,《印存元览》是以墨印之。大抵名字印为十分之八,

  • 历代寿考名臣录

    不分卷。清洪梧编辑。该书录西周至明代七十岁以上且官至卿位以上之臣。由于采录仅依据正史,故不无遗漏,而名臣中亦有碌碌无为者。书中有洪梧序,作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现有文学山房活字印本。

  • 考工记车制图解

    二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一字伯梁,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仪征(今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著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学海堂经解》、《

  • 墨子刊误

    二卷。清苏时学(生卒年不详)撰。时学字元,号父山,藤州(今广西梧州)人。此书是时学读毕沅校《墨子》一书,有所订正,编录成书。如《法俨篇》云:“莫不羊豢犬猎”,时学以“”乃“刍”“羊”两字误合一字。考《

  • 士材三书

    八卷。明李中梓(详见《内经知要》)撰。此书为清人尤乘增辑。收录《诊家正眼》二卷,《本草通玄》二卷,《病机沙篆》二卷,并附其门人尤乘所辑《寿世青编》二卷,亦为李中梓之说。其中《诊家正眼》专论脉学,以王叔

  • 愚谷集

    十卷。明李舜臣(约1536前后在世。)撰。李舜臣,字茂钦,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乐安(今山东广饶)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著有《愚谷集》。是集初刻于隆庆年间,凡十卷。

  • 午亭集

    五十五卷。清陈廷敬(1639-1712)撰。廷敬,字子端,号悦严,泽州(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改庶吉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著有《尊闻堂集》、《午亭文编》(已著录)。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