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容公式

九容公式

一卷。清王季同(1874-1947)撰。王季同,原名王季锴,字小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元李冶《测圆海镜》卷首的“圆城图式”给出了通、边、底、黄广、黄长、高、平、大差、小差、皇极、太虚、明、之十三率勾股形,清陈维祺《中西算学大成》卷四给出了“各率和较泛积表”,认为十三率勾股形的一百六十九事各有它的“泛积”,所有一百六十九事间的关系可用“泛积”证明。其实,一百六十九事中只有七十事为独立的,任取其二事,都可用代数方法推算容圆的半径。《测圆海镜》用天元术解答的一百七十问均属此类型。王季同的《九容公式》将这个研究推进了一步,阐明:这类问题都可用一个“公式”来解答。陈维祺的“勾股和较加减校数表”(载《中西算学大成》卷四)明确指出“各形上和较等事均为高股、平勾、极勾、极股、半径五事和较加减而成”。王季同则进一步认为:只用高股、平勾二事就可立出算式来表示一百六十九事中的任何一事。他给出的“公式”用现在符号表示:设x为平勾,y为高股,则,极股=,半径=,若Pij为Pi率勾股形中之一,则,式内α,β,γ,δ,ε都是整数(±1,±2或0)。在具体应用上,若问题中已给的二事数值为A1、A2,则须联立两个二元方程,要用两次乘方解之,算草比较繁琐,但用王季同的计算程序,整理方程时只需通过一次乘方,算草比较简单。这就是《九容公式》的应用价值。《九容公式》只有一个版本:1898年《古今算学丛书》第四十八册,附于李善兰《测圆海镜图表》之后。现藏北京、湖南、浙江等多处图书馆中。

猜你喜欢

  • 越史略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

  • 周易义丛

    十六卷。明叶良佩撰。良佩字敬之,台州太平(今浙江温岭)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该书用王弼本,采辑古今易说,从子夏传到元代龙仁夫,共一百七十七家。或自抒己见,则用“测日”标明,附于旧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七百四十六卷。清严可均(1762-1843)辑。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举人,官建德教谕,后引疾归。博物强识,精文字音韵考据之学。著有《说文声类》、《四录堂类集》、《铁桥漫稿

  • 改亭诗集

    六卷。《文集》十六卷。清计东(1625-1676)撰。计东,字甫草,号改亭,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少负奇气,年十五补诸生。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后因江南奏销案的牵连被除名。从此仕进失路,十多年后

  • 孟叔子史发

    无卷数。明孟称舜撰。孟称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字子若、子适(一作子塞)。崇祯时国子监生员。入清以后曾为浙江松阳县令。工词典,著有杂剧《桃花人面》、《英雄成败》、《死里逃生

  • 医方大成论

    见《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 学史

    十三卷,明邵宝(1440-1523)撰。邵宝字国贤,别定泉斋、二泉,无锡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左觿学史》、《简端二余》、《定性书说》、《漕政举要》、《慧山记》、《客春堂集》等

  • 伯牙心法

    一卷。明杨抡撰。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溆。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书中凡宫音三曲、商音六曲、角音三曲、征音七曲、羽音三曲、商角音三曲、慢宫调一曲、黄钟调一曲、凄凉调一曲、清商调二曲。其中

  • 锦囊启源

    无卷数。不著作者。从该书内容来看,与元明之际算法相当,可知应写于元末明初。《锦囊启源》现无刻本传世,仅从《诸家算法》与《永乐大典》中存有该书部分内容,计有提纲二条,应用问题三十个,由此可推知全书大致内

  • 缺斋遗稿

    三卷。清傅维森(1964-1902)撰。傅维森,字尹宝,号志丹。原藉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先世游幕来粤,因家居番禺(今属广东),遂为番禺人。傅维森选入广雅书院肄业。光绪十七年乡试第一。光绪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