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史论赞辑要
三十六卷。明彭以明编撰。以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载其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年间(1573-1620年)诸生。该书采录历代史书中“论赞”部分,以为习史备览。其最早版本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彭惟成、彭惟真刻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有师古斋刻本。还有吴洵美刻本、欧阳照刻本等。现为北京图书馆等收藏。
三十六卷。明彭以明编撰。以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载其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年间(1573-1620年)诸生。该书采录历代史书中“论赞”部分,以为习史备览。其最早版本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彭惟成、彭惟真刻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有师古斋刻本。还有吴洵美刻本、欧阳照刻本等。现为北京图书馆等收藏。
二卷。宋朱弁(10851144)撰。生平详见《曲洧旧闻》辞目。是集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集前有朱弁自序,称其以使事羁绊漯河,追思昔游,风月之谈十仅省四五,纂次为二卷,乃成是集。书中多记元祐中
①九卷,首一卷。清蔡完纂修。蔡完号古亭,麻城(今湖北省)人,举人嘉靖三十三年任海宁知县。《海宁县志》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篇是在永乐旧稿的基础上完成的,虽子目稍有些繁琐,但收辑详备,可称明
十六卷。明龚廷贤(生卒年不详)撰。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其父龚信,字西园,曾任太医官。龚廷贤承父业,以医闻名,获御赐“医林状元”匾额。所著有《寿世保元》、《万病回春》、《济世
十卷。晋陆云(262-303)撰。陆云字士龙,吴郡华亭(今上海)人。陆机之弟。少与兄陆机齐名,号曰“二陆”。史谓其文章不及陆机,而持论过之。入洛后,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谣。为浚仪令。去官后,
三种,十九卷。清张祥云编。张祥云,温陵(今福建温州)人。丛书为其官庐州知府时所刻,收宋包拯《包孝肃奏议》十卷、元余阙《青阳山房集》五卷、明周玺《垂光集》一卷等三种,三人均为庐州名士。每种著作之前,附《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曾撰《穀梁废疾》一书,排斥《春秋穀梁传》;郑玄作《起废疾》反驳何体;他们的著作都久已亡佚。清人袁钧辑有郑玄《释废疾》一卷,刊入《郑氏佚书》中
见《太平御览》。
二卷。清叶申芗(生卒年未详)辑。叶申芗著有《闽词抄》。本编乃模仿孟棨《本事诗》的体例,专门记载有关词作的本事。上卷记唐、五代、北宋事,自白居易为吴二娘制〔长相思〕始,以僧仲殊咏投牒妇人〔踏莎行〕止。下
四卷。清陈钟麟(生卒年不详)撰。陈钟麟,字厚甫,生平里贯不详。陈钟麟以杜诗为题,作帖体诗二百余首,用小楷分缮为四册。其第一册为“乙未春课,四月初十日书毕”;第二册为“乙未春课,四月二十五日书毕”;第三
四卷。清沈受宏(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沈受宏字台臣。江苏太仓人。生卒年均不详。所居地名白溇,故以名集。康熙时岁贡生。据《江南通志》载,沈受宏的《白溇文集》共十卷,而此本只有四卷,考核目录,也无缺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