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云自在龛丛书

云自在龛丛书

五集,十九种,一百一十三卷。清缪荃孙(1844-1916)编。缪荃孙字艺风,江苏江阴人。他精于鉴别,曾刊刻丛书多种,如《对雨楼丛书》、《烟画东堂小品》、《藕香零拾》和《云自在龛丛书》。此丛书汇辑古今著述,及清代学者著作,随刻随印,故版式多不一样,后汇为一辑。其中唐赵元一《奉天录》四卷、唐皇甫枚《三水小牍》二卷、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二十卷等已刊于《抱经堂丛书》。清张琦《立山词》一卷等十七种清代名家词集,可以了解清代词家的流派。缪荃孙《旧德录》十四卷是辑其已故先人诗文的著作。有清光绪间江阴缪氏刻本。

猜你喜欢

  • 杂字韵宝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依平水韵,取奇僻之字分韵隶之。其所取材,经史之外,鼎彝铭文、石鼓文、《说文》古文籀文、汉隶魏碑以及《文选》、《方言》、《广雅》、《释名》、《素问》、《太玄》之属

  • 山海经

    十八卷。晋郭璞(详见《尔雅注疏》)注。旧说此书是唐虞之际,夏禹、伯益所作,不可信。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至汉代由多人写成,非一人一时之作。全书共十八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

  • 左传国语国策评苑

    六十一卷。明穆文熙(详见《七雄策纂》条)编。其中《左传》三十卷,《国语》二十一卷,《战国策》十卷。《左传》选用的是杜预注和陆德明释文,但只标有杜预名,而不标陆德明名。《国语》选用的是韦昭注,宋庠补音。

  • 燕堂诗稿

    一卷。宋赵公豫(1135-1212)撰。赵公豫字仲谦,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绍兴中进士。历知仁和、余姚、高邮军、真州、常州,官至宝漠阁待制。公豫为人沉厚清苦,为官清正廉洁。常言“吾求为良吏,不求为健

  • 割症全书

    七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译。所谓割症,即我国所说的外科医术。此书前有嘉约翰自序,序中又以炎症名此书,可见嘉约翰认为炎症为百病之总纲,无论内外损伤,皆可发炎。此书刻于光绪十六年(1891)。

  • 学庸总义

    一卷。清许致和撰。致和著有《说诗循序》。是书《大学》、《中庸》,各为讲义一篇,后附时艺七篇。谓《大学》全书,蔽以知本;《中庸》大旨,在于尽人会天,一本于诚。以下即就此为说,使通篇筋脉,联络融会。或以一

  • 高子遗书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

  • 远镜说

    一卷。旧题汤如望纂。汤如望亦名汤若望。明天启入中国时,初名汤如望,入清后改名汤若望。然天文乃科学中最古之学,先惟恃算之法;远镜发明以后,可以眼力测之。则此远镜关系天文学者至巨。是编前有天启六年若望自序

  • 十家易象集说

    九十卷。清吴鼎撰。此编采用宋朝俞琰,元朝龙仁夫、吴澄、胡一桂,明朝来知德、钱一本、唐鹤徵、高攀龙、郝敬、何楷十家之说。其论辨去取,别为附录十卷。可能是认为汉、唐旧说略备于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宋儒新义

  • 易象大意存解

    一卷。清任陈晋撰。任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江苏兴化人。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此书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阐明易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