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然否论

五经然否论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生产,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偏视也。”诸葛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后为蜀仆射、家令、中散大夫和光禄大夫。炎兴元年(263),因劝蜀主刘禅降魏,被魏封阳城亭侯。入晋,任骑都尉、散骑常侍,咸熙六年冬卒。《传》载,“凡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书》之属百余篇。”据《蜀志·秦宓传》云,“宓见帝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为辩其不然之本。又论皇帝王霸养龙之说,甚有通理。谯允南少时数往谘访,记录其言于《春秋然否论》,文多故不载。”这只就《春秋》言之。《五经然否论》,《隋志》云五卷,久佚。群书征引绝少,《御览》也不载其目。王谟从《经义考》只辑得三条,再从《诸经疏补》辑四条,卷首有序录。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谯周(详见王谟辑《五经然否论》条)撰。马国翰(详见辑《五经通义》条)辑。马增辑《通典》所引二十余节,其中标明《五经然否论》有三节,参考了《后汉补志注》、刘恕《通鉴外记》所引内容;又引谯周《周礼祭集志》二节,《缞服图》、《集图》各一节,或称蜀谯周,或称谯周。不过是马国翰为了书写简省,然而稍有区别,称书名时人名列于前,只称谯周时书附于后。与王谟辑本比较,只有《穀梁传注》一条和《通典》一条相同,其余都不同。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青溪诗偶存

    十卷。清蒋锡震(1662-1739)撰。锡震,字岂潜。江苏宜兴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集分二十二种:《辍耕草》、《北征集》、《渡河集》、《赘肬集》、《北游草》、《楚游草》、《

  • 删定四分僧戒本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删定四分僧戒本》作于贞观二十一年(647),是在姚秦时佛陀耶舍译《四分律》六十卷。南朝法聘律师疏文和隋代法愿所疏的基础上,参互三本,校正通会而撰

  • 桯史

    十五卷。宋岳珂(详见《九经三传沿革例》)撰。“桯史”取义费解,沈家本《日南随笔》卷一:“当是用晏子凿楹纳书事。”《考工记》注:“桯读为楹,以桯为楹,乃假借字。”《直斋书录解题》:“桯史者,犹言柱记也。

  • 夜灯管测

    二卷。明沈恺(生卒年不详)撰。沈恺,字舜臣,号凤峰,南直隶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忤朝贵乞归,家居杜门著书,与世无争。作文章颇尚古雅。著有《夜灯管测》、《环

  • 天香楼帖

    十二卷。清王望霖辑。王望霖字济苍,号石友。此初刻八卷,为明人五卷,清人三卷,嘉庆元年(1796)至九年(1804)刻成。续刻二卷。又梁同书及成邸各一卷,道光十五年(1835)勒成。此帖皆为真迹。有上虞

  • 孟云浦集

    八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明孟化鲤(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孟化鲤字叔龙,号云浦,河南新安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持正不阿。后以奏起给事中张栋先事,削籍

  • 增订临文便览

    四卷。清怡云仙馆主人编。怡云馆主人姓名未详,是书乃修订增补张启泰《临文便览》而成。其《自识略》谓:“坊间近刻《临文便览》,盖合《字学举隅》、《韵辨》二书而成。简明切要,洵为善本。惟《举隅》中之《正讹》

  • 无趣老人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空(1490-1580)撰。如空,俗姓施,字无趣,自号静斋,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留心内典,博览经论。与同友法舟参访八年,出家为僧。自受戒后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

  • 熊士选集

    一卷。《附录》一卷。明熊卓(1643-1509)撰。熊卓,字士选,号东溪,江西丰城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平湖知县,擢监察御史。事迹具详于过庭训《分省人物考》、王兆云《词林人物考》。著有《熊御

  • 柳南随笔

    六卷。清王应奎撰。王应奎字东淑,昭文(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约清雍正、乾隆间在世。《柳南随笔》为笔记小说,杂记明末清初以来的朝野见闻,比较侧重记载当代文人们的轶闻琐事。对于前人著述和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