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古今文疏证

仪礼古今文疏证

二卷。清宋世荦(生卒年不详)。撰。世荦字卣勋,号确山,临海(今浙江省东部)人。乾隆五十年(1786年)举人,知扶风县。著有《周礼故书疏证》、《仪礼古今文疏证》、《台州丛书》、《确山楼骈体文》、《红杏轩诗抄》等。《仪礼》的注载有古文某为某今文某为某外,《公食礼》及其记注有古文或作,《士虞记》又有古文或为,《少牢礼》有古文某为某或为某,《乡射记》、《公食记》有今文或作,《聘礼注》又有今文或曰,《乡饮礼》注又有今文某为某或为某。《士虞礼》注“挼祭”字有“今文改挼皆为绥,今文或皆改妥作挼。”“搔剪”字有“今文或为搔翦,翦或为鬋”其所说的古文指的是秘府所藏鲁淹中本,今文是指高堂生所传十七篇本。其古文可能是根据先师所传之隶古定的,而今文也许就是大小戴两家所传本。黄以周的《六书通故》说的极其清楚。此书对郑注的通例未能分晓,疏证也简略而很少贯通,在这一方面和《周礼故书疏证》相同。但其摭拾补苴之功不可没灭。卷首载有王引之的札记,称其“触类引申,四通六辟。中如袂当为秩,酌当为酌,尤见卓识精思。”此文的前者显然是溢美之词,但后者却是公允的。今考《士冠礼》中的“坫为襜”,“襜”又是“檐”的假借字。《乡射礼》中的“为胾”,“胾”应当是“戠”。《士虞礼》中的“祫事”今文曰“古事”,“古”应当为“合”字之讹。《有司彻》中的“摭”为“揲”,“揲”应当是“”。此类至为明塙。《聘礼》中的“贿”皆写作“悔”,“悔”应当写作“”。即使不知道“”为后出字,也可备一义。《士昏礼》中的“清皆写作“汁”,“湇”当作“清”,不知道此说仅见于张参的《五经文字》,而实际上是没有根据的。《士相见礼》中的“呫尝膳”,“呫”就是“尝”的意思,故郑不依从,不知道“呫”乃“品”字之误。“糅为縚”下引上文注今文糅为缩,以为缩縚形近,传写或讹,不知道“糅为缩”者,如同《周礼·甸师》中的“萧茅”,萧或为茜,茜或为缩之例。“糅为縚”者,如同《诗经》中的“生民或簸或蹂”,《说文》臼部引作“或簸或舀”之例,各自通假,并未有讹。《聘礼》“奉”写作“卷”,“卷”应当是“拳”,不知道束帛本有卷称,杂记纳币一束,郑注每卷二丈是也。唐石经写作拳,不足为据。《既夕礼》中的“特”写作“俎”,鲜兽乃特陈于俎者,因而古文为俎,不晓得“特”对上文“俎”二以成南上之成言。经应当写作“特”,不应当写作“俎”,故郑从今文。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有必要进一步商榷。其它例如《士昏礼》中的“桥”写作“镐”,乔、高字形相近意义相通。《士丧礼》中的“奠”写作“尊”,奠、尊字形相近。却又不知道通假者但主声而不主形,与《周礼故书疏证》犯了同一错误,是在学者分别观之。又其书只疏异字,往往不顾经文的本旨。而《士昏礼》阿为庪,庪浅于楣,尚在楣外。郑云“入堂深,示亲亲”。《乡射礼》又栋、楣对举,则此应当阿之为当栋无疑,今文不正确,所以郑不依从。申郑特为明了。假使全书都如此的话,是不难与胡承珙的《古今文疏义》和徐养原的《今古文异同疏证》相鼎峙的。此书有清刻确山所著书本、约嘉庆间刊、光绪六年徐士銮补刊。

猜你喜欢

  • 横山遗集

    二卷。明徐爱(1487-1517)撰。徐爱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出为祁州知州,迁南京工部员外,历郎中。徐爱任祁州期间,致力于地方的强盛,救济贫困,整治治安,为祁州的发展

  • 碧湖杂记

    一卷。南宋谢枋得(1226-1289)撰,一说宋蔡宷之(生卒年不详)撰。全书仅八条,第一条辨苏轼“老饕赋”当作“老餮赋”,主要依据《说文解字》“贪财曰饕,贪食曰餮”之说,似乎有理,实际并非十分确切。《

  • 蒋子万机论

    一卷。三国时魏蒋济(?-249)撰。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属江苏省)人。曾任郡计吏,州别驾,正始中升太尉。嘉平元年(249),随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后不久病死。蒋济一生勤于著述,除《蒋子万机论》八

  • 春秋董氏学

    八卷。清康有为(详见《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撰。作者认为《春秋》一书专为改制而作;《春秋》改制,在义而不在事与文;《春秋》之义,在口说而不在经文;《公羊》家详素王改制之义;《春秋繁露》得孔子立制之本;文

  • 永州府志

    ①二十四卷。清姜承基修,常在纂。姜承基,字慕庵,盖平人,曾任永州府知府。常在,道州人。永州之名,始于唐代。清康熙年间,姜承基任县令后,殷殷于察吏安民,征文考献,搜得旧志残简,与同郡属僚共相参订,三易寒

  • 剩言

    十四卷。明戴君恩(生卒年不详)撰。戴君恩,字忠甫,一字紫宸,澧州(今湖南省澧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553)进十,历工部主事,督修永陵,有功;监军讨平奢酋之叛,历官都御史,巡抚山西,官至四川兵备副使。

  • 皇祐新乐图记

    三卷。宋阮逸、胡瑗奉敕撰。阮逸字天隐,建阳(今福建建阳县)人,生卒年不详。胡瑗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仁宗景祐三年(1036)二月,诏令二人校定钟律,至皇祐五年(1053),乐成奏上,即为此书。

  • 寿张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刘文煃修,王守谦纂。刘文煃字星伯,黔南人,举人出身,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寿张知县。王守谦字子约,江苏淮安人,举人出身,曾任江西雩都知县。刘文煃掌寿张后,见康熙旧志距当时已百数十年

  • 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

    三百二十卷。清奕诉、世铎等奉敕编修,陈邦瑞等总纂。为清廷镇压陕西、甘肃、新疆回民起义的上谕及奏疏汇编。对西北回民起义的始末、清政府镇压起义的军事部署及具体经过、清军击败阿古柏的侵略等均有记述。如清廷命

  • 春秋元命苞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失》)辑。《春秋元命苞》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元命苞》、《春秋元命包》,佚文保存较多,涉及到天地人三才,阐发五行更生、帝王迭兴、天人合一、天人相感之道,对于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