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郑注句读

仪礼郑注句读

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清张尔岐(1612-1678)撰。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汗漫。山东济阳人。隐居教授,不求闻达。博学多识,尤精《三礼》,其学守程、朱之学。曾参加编修《山东通志》。以著述终老,著作颇丰。除著《仪礼郑注句读》、《监本正误》、《石经正误》外,还有《仪礼考注订误》、《老子说略》、《周易说略》(已被《四库全书》著录)、《春秋传义》、《夏小正传注》、《蒿庵集》、《天道论》、《中庸论》、《凤角书》等。其中《天道论》、《中庸论》为时所称。《仪礼郑注句读》附《监本》、《石经》正误,是他为《仪礼》标点句读、考证字句的著作。此书全录郑玄《仪礼注》,精摘贾公彦疏,并阐发已意。因郑玄注文古奥难通,张尔岐则分章节解,断其句读,故称之“句读”。《句读》每句空一字书之,难句者为之离析,于字句同异,考证尤详。所校除监本外,还有唐开成石经本、吴澄本、陆德明《音义》、朱熹与黄干《次经传通解》诸家。对其错误、脱漏、颠倒以及经注混淆之处,均进行参证得实。对王尧惠所刻《石经补字》错乱一一驳正。所附《监本》、《石经》正误,考订亦详。《仪礼》一经,自韩愈已苦难读,故学者较少,以至传刻错乱愈甚,张尔岐此书保持《仪礼》经文原意,纠正谬误,对《仪礼》研究有一定贡献,甚得经家赞许、推重。顾炎武给汪琬的信说:济阳张君稷若名尔岐者,作《仪礼郑注句读》一书,颇根本先儒,立言简当,以使朱子见之,必不反谢监岳之称许也。顾炎武《广师》一篇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永涣称《仪礼郑注句读》于仪礼家为善本。张尔岐《蒿奄》中有自序一篇称尚有《吴氏仪礼考注订误》1卷,《四库全书》著录《仪礼郑注句读》时没有收录。版本有乾隆八年(1743)高氏刊本,藏于人民大学图书馆;乾隆八年(1743)和衷堂本;乾隆间《四库全书荟要》本;1957年上海书局出版《十三经注疏》本。

猜你喜欢

  • 饮食须知

    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

  • 达斋春秋论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该书评论《春秋》史事,总结历史经验,折衷三传,而不主一家之言。全书重点在于议论,而不在于考证。不录经文,有所论说,则标举题目,往往以后世盛衰之迹与《春秋》史事相对照

  • 玩画斋杂著编

    八卷。明姚翼(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姚翼,字翔卿,号孺参,晚号海屋子。归德(今河南商丘一带)人。生卒不详。由岁贡生官湖北广济县(今武穴)知县。是集皆所著杂文,编年排次。姚翼为茅坤妇弟,其文格亦略有

  • 灌香草堂诗初稿

    一卷。清吴兰畹撰。吴兰畹,字宛之,江苏常熟人,员外郎吴廷钤之孙女,浙江巡抚宜兴任道熔之继妻。清代诗人。《闺秀诗话》谓其“幼承重闱之训,习诵汉魏人诗,并习分隶,画则临仿南田。时值咸丰兵乱,于归后,思亲忧

  • 转注本义考

    不分卷。清王金城(生卒年不详)撰。金城四川巴县人,时当光绪间。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篇根据《说文自序》所举转注之例,述其本义及与诸书分界,并将转注字一一胪列出来,以为标准;下篇据曹仁虎《转注古义考》对诸家

  • 补寰宇访碑录

    五卷。附失编一卷。清赵之谦撰。赵之谦(1829-1884),篆刻家,书法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盦、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举人,历官江西奉新、南城等县。著作除本书外,尚有《二金

  • 此木轩经说汇编

    六卷。清焦袁熹(详见《春秋阙如编》)撰。此书是袁熹读诸经注疏所作标识,其门人掇拾成编。包括《易》、《诗》、《书》、“三礼”、“三传”、《尔雅》十经。其中《书》三十四条,《周礼》十六条,《仪礼》一条,《

  • 鸣盛集

    四卷。明林鸿撰。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以才荐授福建将乐县训导,后官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明初,闽中善诗者有长乐陈亮、高廷礼,闽县(今闽侯

  • 书髓楼藏书目

    七卷。水竹村人编。清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别号弢斋,又号水竹村人,直隶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曾助袁窃国,失败后,隐居天津租界,编书、赋诗、写字遣兴

  • 春秋世族图考

    二卷。清沈澄本(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撰。澄本字醒庵,吴兴(今浙江吴兴)人,约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作者鉴于《左传》一书记事繁杂,记人也错综纷纭,或一人而名谥互见,或一族而世系纠葛,初学者极为不便。于